建议与措施——
努力实现新跨越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措施。要加强对纺织服装产业的领导,调整充实郑州市纺织及服装工业领导小组,因领导工作变动要及时更换。要重视发挥服装协会和商会作用,吸纳郑州市服装协会和服装商会负责人进入领导小组,参与服装产业重大事项的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完善工作机制,负责总体策划打造中国“裤业之都”的各项活动:一是修订完善《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快《规划》中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三是协调服装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品牌、会展的支持力度;四是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服装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整体发展态势,做好基础数据统计分析,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五是完善延伸产业链。按照专业化、细分化的标准,立足当前的主导产品裤子,延伸产业链,实现纺织与服装的对接;六是加大水洗等染整环节建设,建设一个大型水洗厂,打通产业链,逐个推出“链接”品牌,穿珠成串,形成整体优势;七是强化政府扶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重点用于名牌打造、人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2.抓住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我国纺织服装业产业转移和布局优化的步伐加快,纺织服装产业的重点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们要充分利用郑州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的优越条件,立足当前的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商招商以商促商,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在国内有影响力、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品牌企业进入郑州,从而带动提升郑州服装业的档次和规模。
3.打造名牌,实施品牌带动。郑州裤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无论是产量还是影响力均已达到相当程度,处于蓄势待发的爬坡期,现在关键是如何上档次上规模,提升品牌的影响提高产品的价值。目前要把打造品牌、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推进郑州服装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是培育名牌龙头。着力培育名牌主导型、品牌领先型龙头骨干企业,鼓励规模企业在品牌培育上加大投资,做好广告宣传,选择一批具备一定实力的品牌重点进行扶持,不断提升品牌效应;二是放大名牌效应。运用贴牌生产、名牌专卖、连锁经营、协作配套等方式,使品牌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发挥品牌的辐射作用,加深纵深联合,扩大配套协作;三是注重时尚化发展。依靠创意设计和品牌营销,增强产品美誉度,引导服装时尚潮流,扩大产业影响力;四是注重区域品牌的推广。积极组织品牌企业参加国内有影响力的展销、会展、展示活动,利用已有的产业特色优势,以“中国女裤看郑州”为契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扩大郑州服装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打响整体品牌。
4.建设专业市场,改善经营环境。鉴于郑州火车站商圈拥堵的交通、拥挤的商铺与人流、脏乱的环境,借鉴武汉市汉正街服装批发市场外迁的经验,在郑州市三环与四环之间,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造一个中国中部服装科技产业总部型综合商务园,与郑州火车站服装商圈成呼应之势,错位发展。现有的市场以零售经营、方便市民生活为主,综合商务园区以服装展示、新产品发布、批发为主,给商圈内规模较大、急需扩张的服装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吸引世界和全国知名品牌落户郑州,同时缓解目前郑州火车站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
5.加快人才培训,做好人才蓄备。一是继续开展“郑州市十大服装品牌评审活动”和“郑州市十佳服装设计师评审活动”,调整充实评比内容,鼓励优秀设计师建立设计中心、注册个人品牌,开办服装创意产业,培育更多的服装名牌、名企、名师,促进郑州服装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引导企业重视人才、重视设计、重视研发,提升郑州市服装产业整体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三是鼓励企业聘请国际顶级设计师指导设计,鼓励服装院校的毕业生到纺织服装企业去创业。四是与高校联手,开展服装专业人才培训。五是坚持实现“四个以”,即以贴近生活为本,实现时尚和传统完美结合;以提高品质为方向,实现技术与艺术双轮驱动;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精品和大众互为依托;以品牌为先导,实现产业和产品提升发展,从而提高郑州市服装设计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六是积极搭建智力引进平台,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营造留住人才、集聚人才和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作者系郑州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