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口产品”重现国内市场
按照外贸公司的说法,这些三四线品牌的库存产品因为价格低廉且品质有保障,是颇受外商欢迎的,主要销往新兴市场,包括印度、俄罗斯、南美等地区。
“新兴市场正在崛起,需求量剧增,品牌库存外销的市场自然跟着上行。同时相比欧美国家,新兴市场对款式、品质等要求也相对比较低,只要价格合理,非常容易成交。因为库存鞋的价格低廉,客户购买率自然就会高,这对于采购库存鞋的国外客商而言,利润还是十分可观的。”与J公司合作的外贸企业如此告诉陈先生。
于是,陈先生设想,他们的库存产品正在印度、俄罗斯、南美等世界各地热销。如此既快速消化了库存,增加了现金流,同时又能最大程度维护品牌的形象。
正当陈先生信心满满地规划库存清空后,品牌转型升级计划时,一位经销商的投诉将其拉回了现实。
这位经销商投诉其独家代理的市场,有J公司的产品以低价在销售,完全扰乱了市场规则,并直指货源来自总公司。在这位经销商的协助调查下,陈先生发现这些扰乱市场的低价产品正是本应通过外贸公司“已经在国外市场销售”的库存产品。只不过,这些库存产品的直接销售方是转了几手拿到的货。
“虽说想过产品未必会出口,但是没料到会是这么大规模的串货。”陈先生感叹道。
曾有同样遭遇的机器猫(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郑友民,进一步详细解释了J公司“已出口产品重现国内市场”的原因:许多被库存逼急了的三四线品牌企业把库存直接代理给外贸公司,尽管签署了相关合同及提交保证金,但多是默许由外贸公司处理。而外贸公司可以选择将代理的库存出口外销,也可以选择继续在国内的零售市场上继续低价销售。“把库存都交由一家外贸公司,而这家外贸公司又会把部分库存转给其他外贸公司一起来消化。每家外贸公司说不定再转手,这样下来,最终销到哪里,谁都说不清。”
对此,晋江市华坤鞋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何耀武也证实,实际上,三四线品牌企业将库存转外贸后,真正能销往国外市场的量并不大。“外贸公司打的是销往国外市场的由头,但其实多数产品还是在国内市场消化掉。”
甚至,在这些外贸公司的“帮助”下,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城市品牌库存档口市场越做越大。据何耀武介绍,原来河北的库存销售市场,只有十多个档口在经营,月租金不过一两千元,这两年发展快速,这些专销品牌存库的档口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专业市场,月租金也跟着水涨船高到六七千元了。“这些库存产品除了一些代理商的库存外,大多是外贸公司向品牌企业直接购买的那些库存货。”
为了进一步核实,库存产品是否出口,记者走访了多家外贸公司。这其中,有不少外贸公司坦诚,“虽然拿了品牌单,但并不是全部出口。更低的外贸订单价格拿货,再在国内市场卖,相比工厂折扣的价格,外贸价格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