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以来号称史上最严发审制度下,有超过268家企业终止审查,其中包括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用纺织品企业。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第二批抽查名单尚未进行,666家待审企业还需经受半年报的财务考验,排队候场乃至徘徊门外的更多业内企业到了摩拳擦掌的时候。
从本轮IPO截流的各种理由来看,业绩下滑、环保不达标、成长性堪忧是较为集中的原因。身处行业高附加值地带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曾被认为是上市核审容易通过、股价上扬空间大、市值潜力不容小觑的子板块,此番多家公司空手而归未尝不是一种警示。如今这些企业经过阵痛期的反思之后开始有针对性地着手整改准备最后冲刺。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正在为5~8年进入资本市场做着长线筹划,他们看到的是上市带来的融资渠道便利,以及股票公开定价带来的员工收益和公司价值评估便利。除了跟私募股权投资和其他投资机构接触,他们还在与政策导向吻合的热门领域,如废旧纤维再生利用、国产高性能纤维自给自足等方面培育新产品和新市场。
值得思考的是,也有一批产业用企业在上市的诱饵面前完全不为所动,与他们经营企业的价值观和幸福感相比,上市带来的所谓管理规范无异于被动和束缚,上市前后的高成本投入暂且不论,可能遭遇恶意收购袭击是他们更大的忌惮。不能否认,这背后有产业用纺织品企业自身眼界和觉悟的不到位,他们在企业资产积累与社会财富积累之间没有找到良好的契合点,当然也不排除资本市场本身治理不严密潜伏下来的风险因素。
心态一 千方百计助跑冲刺
1.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2.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3.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4.江苏新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5.宏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01 巨大业绩落差导致农银国际清仓股权
公司早就踏上了IPO之旅,日前已经接受上市环保核查公示。公司内部的标志全都改成“恒力股份”,而且召开了两次股东大会。但是由于IPO排队企业过多,这使得PE开始谋求从Pre-IPO市场退出,公司原股东农银国际去年年底公开挂牌转让所持股权。此外公司还拟发行人民币普通股4亿股,进行“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和“复合纤维项目”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