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当前本土运动服装品牌的处境显然再贴切不过了。在经历2008年奥运营销的短暂光鲜之后,特别是自去年以来,李宁、匹克、361°、安踏等本土运动品牌几乎无一例外地面临后奥运时代的低需求和高库存等问题。
当本土企业还在为消化库存疲于奔命时,阿迪达斯、耐克等国外知名运动品牌则加快了分食中国运动服装市场的步伐。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底,耐克在中国运动服装市场占有12.1%的市场份额,而阿迪达斯也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运动服装零售商,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库存降低难言市场回暖
根据不久前公布的2012年报,李宁公司2012年存货为9.2亿元。安踏公司2012年存货为6.87亿元,比2011年的6.18亿元增长了11.17%;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也同比增加了13天至51天。特步国际2012年存货5.83亿元,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70天,比2011年的63天增加了7天。361°公司2012年库存为4.6亿元,同比增长950万元,公司2012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比去年底增加至56天,而上年同期为40天。此外,匹克公司2012年的库存也达到了3.9亿元。
今年以来,本土运动品牌去库存化的成效逐渐显现。就在不久前安踏集团董事长丁世忠向外界透露,安踏公司的库存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李宁公司也传出了缺货的消息。
不过,有关专家认为,尽管安踏和李宁公司已经释放出库存下降的信号,但并不足以表明本土运动品牌已经走出市场低迷的困境。在去库存的过程中,几大运动品牌相继关闭门店,根据不完全统计,李宁去年关闭了1821家分店,安踏关店近600家,特步关店近100家。这种渠道的收缩,对于后期企业业绩的提升,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毕竟,在各大运动品牌的市场战线收缩的情况下,除非继续提高经销商库存,否则2014年的订货情况仍然难言乐观。而问题是自去年以来,各大品牌直营店的折扣也越打越低,这让加盟店在抵御市场下滑面前更显得无能为力。
此外,从公司公告看,本土运动品牌的订单情况并不理想,361°公司2013年冬季订货会与上届冬季订货会相比,订单减少了约17%;特步2013年四季度订货会的订单金额(按批发价值计算)较上年同期下滑了约15%至17%;安踏2013年第四季度订货会的订单金额(按批发价值计算)也同比下跌了5%至15%。
由此看来,订单下降、利润下滑仍是本土运动品牌面临的最大难题,在市场回暖疲软的形势下,本土运动品牌的复苏之路仍然遥远。
抱团取暖尚存变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撰文指出,未来几年,我国本土运动品牌将迎来最为寒冷的冬天,这种行业的大调整,除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行业自身周期调整外,最根本在于品牌本身低成本扩张模式的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