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变革
库存与业绩的增长息息相关,如何平衡成为业内的主要课题。目前来看,上述三家企业渠道改革都在阵痛期,有业内人士预判,截至2015年都很难走出改革阵痛。
依照李宁为改善公司核心优势及盈利能力而打造的三阶段变革蓝图,渠道复兴计划是公司变革的关键一步,也是变革成功的根本。而渠道变革的目的是提高直营比例,提高在经销渠道的话语权,使管理扁平化,去除中间环节,给经销商留出盈利空间。2012年,李宁整合了256家低效率的单店分销商,并推出了新的经销商策略和政策,即由规模增长向零售效率提升转变。同时,鼓励经销商发展自营店,并对自营业务和批发业务分开考核。
另外,三阶段变革的另一项核心是针对李宁提出的“三个聚焦”战略,即聚焦核心品牌——李宁牌、聚焦核心业务——回归体育本质、聚焦核心市场——中国大陆市场。李宁透露,聚焦核心品牌李宁牌之后,公司并不会立即不再经营其他的品牌,但会采取外部资源来发展那些非核心品牌。而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公司已经开始了对旗下品牌的梳理,有的缩短了运营年限,有的则决定终止运作。
安踏对渠道结构同样在“打掉渠道中间层”,使品牌商更直接面对消费者进行零售直营。安踏重新审视消费者需求,对于经销商和客户进行直接垂直指导,增加直营店管理,对消费者意见进行更直接收集和满足。在明确消费者地位的同时实现零售文化转型这一概念。
丁世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开店、扩张店面规模更重要的是提升单店效能和优化渠道,并不会纠结于门店数量。”未来增长将以提高单店增长为主要动力。
差异化竞争开局
库存压力和同质化恶性竞争一直是困扰该行业的两大难题。库存的包袱已经放下,眼下,各家企业又开始在差异化中寻找生存空间。
对于体育品牌同质化,在李宁看来,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体育服装和运动鞋的门槛较低,大量资本和资源进入这个行业,给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同质化。未来的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去发展。”
走访体育健身市场,记者看到李宁品牌店的货架上,除了常规体育服装用品之外,还推出了太极服等更适合国人健身的服饰,据报道,李宁的这一举措虽然动作不大,但却很快得到市场肯定。因为在国内还没有专业品牌关注这一细分市场的需求,而推出太极服也正应了李宁将关注重心转回国内市场的初衷。
而匹克总裁许志华则另辟蹊径,做起了慧眼识人的伯乐。许志华将目光锁定个性定制品牌——爱定客,并投入千万元的启动资金。
爱定客通过官网招揽消费者,顾客只需轻点鼠标,根据不同颜色、材质、涂鸦的备选方案,选择鞋头、鞋跟、鞋带等6个部件,再附以个性签名,即可diy一双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