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货业过去两年可以说是艰难中前进,在摸索中突破,寻求突破、转型升级、模式转变、异业整合……步入2013年,中国百货业仍然面临着来自于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城市综合体等新型业态的“内外夹击”,并有数据显示,往年百货商场的利润率都会达到20%,今年的也就是14%~15%之间,至少下降了5个百分点,有人形容中国百货今年将持续一场“寒战”。
众所周知,在中国百货业经历了上世纪的辉煌阶段后,如今面临着同质化、经营模式滞后、招商难等问题所导致的利润下降,安徽新百集团副总经理尤军明确指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百货业又到了转折时期,在这个转折时期如何突破困局,是百货业同仁一起要探索的问题。而我们要时刻认清国内百货零售业发展的动力何在,应如何寻找突破点,借鉴同行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进而提升经营管理的水平。”
重点把握消费者需求
受益于宏观经济增长、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化及消费者消费理念转变等因素,从长远来看,2010年~2020年,中国消费需求将在经济增长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近些年, 国内百货盲目追求扩大经营,从而弱化了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百货渐渐地偏离了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尤军指出:“消费需求是零售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消费者是百货、零售行业的衣食父母,我们往往就偏离了这个方向,这说明没有把消费者作为锁定的最高和最终的研究对象。”
随着消费市场逐步成熟,消费差异化、个性化、网络化的到来,追求个性化消费已占主导地位,求新、求变是推动消费市场不断升级的动力,也是商家创新的源泉——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角度经营商品、提供服务、确立模式。
在这种新消费理念的推动下,“快时尚”商业模式在全球迅速蔓延,并已经势不可当。“快时尚”将服饰与艺术、设计有机地结合,不再是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它的推行速度是新鲜、多变、快捷,让模仿者无法跟上新款推出的速度,它的价格制定让跟随者无利可图,同时要思考为什么快时尚的袭来会对国内零售业形成如此之大的影响?快速研发、快速上货周期、零库存、饥饿销售正是与消费者需求相吻合,消费者既要选购和使用有影响力的品牌又要新潮、别致,还要休闲时尚,最重要的当属性价比高。”尤军分析道。
那么,怎么去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所在?这是尤军一直在不断研究的课题:“应该以消费者为中心经营理念,要从关注商品价值和提升客单价,转到对消费者的认知和对消费市场的研究,从解决市场需求转向满足消费需求,从提供商品和品牌转向满足消费者个性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要确立服务对象,达到这种转型就抓住了市场的要素,千店一面的瓶颈就会突破。”
经过研究,尤军发现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力在不断提升,并形成了社会的心理趋向,特别是追求个性化消费以及年轻消费群体已经成为市场主体,“继而,应该满足消费者追求的核心价值、认知价值和便利价值,最重要的是文化需求和心理需求;要在商业行为中注意消费者的安全、便利、沟通、尊严、享受、体验、可比性等要素;要在宏观层面上走整合发展之路,又要在业态、商品、经营模式、服务等层面上有所突破。”
在业态组合中突破
随着城市的扩容,新的商圈和商业地产兴起,百货业也逐步实现了多元化、多业态的经营,在这种态势下,百货店+超市+专业店,或者是百货店+购物中心等模式组合应运而生。即便这样,也会有人认为这些业态有相当一部分是过剩开设,其中的原因在于这种业态更多的是从经营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与此同时却把对消费者的关注忽视了。目前,国内百货多数还停留在照搬母体百货店模式以及招租其他业主入驻。在这样的商业体内,最初消费者认为新鲜,实际上逛过几次以后所显现的审美疲劳,仍然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