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做的生意
在记者采访期间,不断有客人进出陈宗厚的办公室,这次进来的是来找陈要款的,他们上个月底刚帮坤弘鞋厂的一批鞋面烫钻。陈宗厚让负责财务的老婆,结清了2万多元款项。
陈宗厚说,这批货是6月底开始生产,像烫钻、车鞋面等很多环节都是让供应商做的,7月3号正式出货,工厂收到款估计要到8月10日,而7月3日出货后就会有很多供应商的钱要先付了。
“走,带你去看看我们供应商的情况。”陈宗厚带着记者来到了帮他们车鞋面的工厂住所。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式作坊,在一栋民居的一楼,内有3台缝纫机,7个工人在用胶水、剪刀、锤子等工具手工把鞋面做好。
“我们的供应商很多都是家庭作坊,两三台小机器,投资1到2万元,雇佣五六个临时工。他们很灵活,旺季单多,他们就能赚到钱。他们的价格不好压,因为他们随时可以不做,价格不高的单他们就不接了。而我们就不行,我们有那么多机器和员工要养。”陈宗厚认为,做鞋厂的是夹在中间 ,产品价格涨不了,成本价格压不下。
第二天,当记者再来到坤弘鞋厂二楼办公室时,陈宗厚正在收集员工的身份证。
“按照政府要求,要给新员工办社保。催了好久都没有人办,员工的态度就是,如果要他们交钱,他们就不办。”陈宗厚摇摇头说道,“所以这些钱都是我们来出,一个人一年4000多。”
陈宗厚如此礼遇员工的一个客观因素是,现在员工真的很难招,所以要留住员工,待遇都得提高。“我们都是固定工资,淡季的时候照样发工资。”
在公司一楼的招工启事上,记者看到,一线工人待遇都在2500至3000元,包吃包住,每月全勤奖80元,工作满一年有年终奖,“加上吃住,每个月工人的平均工资超过3000元。这比去年大概提高了15%。”
溜走的大单
在从鞋面厂回来的路上,陈宗厚接到一个贸易公司客户的电话,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有个大单,去报报价,看能不能拿下!”
走进贸易公司,贸易公司老板娘正用英文和国外客户沟通。坐了一会儿,老板娘拿来一双红色麻底的女式休闲皮鞋递给陈宗厚,“你算算,来报个价。”
陈宗厚拿起鞋子,看了看鞋子里外,便开始熟练地计算价格,不到5分钟,他将详细报价写在纸上:面一17.6元,面二8元,里一3.7元,里二11.2元,LOGO3元,鞋头3元,麻底12元,大底8元,其他10元,加上人工、水电、房租和利润,要110元人民币一双才能做。
“太贵了,这个我和客户才报80元一双”,贸易公司老板娘说,“我让公司负责核价的再和你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