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这些国内品牌,在中国早已兴起了专注于高级定制的商家。起源于1979年开办于大连附近的一家连缝纫机都要从员工家里搬来的小厂,1995年创立品牌,创世(Trands)男装的顶级定制套装售价高至8.8万元,其工艺水平已经不逊于世界一流品牌。你也许不知道,胡锦涛和比尔?盖茨所穿的西装出自同一个品牌,就是创世;巴菲特在专门为其录制的视频中说自己现在有9套来自中国的西服,其他的都被他扔掉了。他还调侃要和比尔?盖茨开一家店,专卖这个牌子的衣服。
可见,在中国其实并不欠缺高端质优的产品,少的只是一些适当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推广宣传。
中国服装奢侈品牌路在何方?单纯靠名人效应拉动整个本土服装品牌是不可能的,在严苛的市场竞争下,运营出品牌文化、产品线有竞争力才是关键,想凭包装和借鉴“洋品牌”提高品牌溢价是目光短浅的行为。想要步入“奢侈品”的行列,中国时装品牌必须进入转型期。
目前,中国时装品牌的宣传策略,无论是品牌手册、老板专访,这些中国品牌永远重复的口号是“目标消费者在18-30岁之间,喜欢时尚和购物的城市年轻人。”而国际品牌运营的基础则是品牌创始人和故事,这些在中国时装品牌上基本为零,而且还缺乏中国元素。相反,许多做得不错的品牌,包括第一夫人穿的“例外”都是采取“洋元素”包装品牌,从店面到服装LOGO都是全英文设计,让人误认为这是个国外品牌。这是中国品牌必须改进的。
除了缺乏品牌文化历史和故事,个性元素也是中国时装品牌所欠缺的。现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很强烈,很多高端人群在对奢侈品消费的增长过程中,希望能够获得在同样级别中的个性化服务,因为他们希望区别于其他众多的高端人群,有更高层次的个性化消费,体现自己的社会身份和价值。这意味着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奢侈品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大,低调、考究、服务周到的奢华品牌会在中国面临更加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服装品牌未来只能抛弃“洋化”的模仿,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元素的个性之路。第一夫人彭丽媛最近入选名利场最佳着装,让“例外”等中国本土品牌走到了公众面前,也让人思考,一些质量款式不错价格也等同国际大牌的中国高端品牌,即使是在国内,了解的人也并不多?看来,中国高端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也要向国外奢侈品大牌学习如何做广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