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收储制被指极端扭曲棉花市场 钱都被二道贩子赚走

时间:2014年01月06日来源:中华纺织网作者:

现行的收储制度存在的意义越来越小,副作用越来越大,加工企业大面积停产,种植大豆的老百姓也没有从中受益,钱都被二道贩子赚走了。

  听闻国家将用目标差价补贴的方式取代现行的临储托市政策,哈工大油厂总经理刘宝林拍手称快,他说:“现行的收储制度存在的意义越来越小,副作用越来越大,加工企业大面积停产,种植大豆的老百姓也没有从中受益,钱都被二道贩子赚走了。”

  2013年12月27日,新华社引述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话称,我国要推动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政策向“价补分离”转变,组织开展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12月30日周一,大豆、棉花期货开盘闻风大跌,大豆期货远月1501合约盘中触及跌停。

  让市场担心的是,我国过去两年收储约1000万吨棉花,占全球库存60%;大豆库存目前约400万-500万吨,停止收储后,这些库存可能释放到国内市场,势必造成冲击。

  1月3日,一位接近财政部的粮食问题专家表示,尽管大豆及棉花收储制度实施以来,曾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托市政策又是最差的,它扭曲了市场,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多数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均已抛弃这种政策,我国的粮食收储政策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国储大豆价格居高不下,加之进口大豆低价冲击国内市场,超过九成的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因收不上来大豆而选择停产,进口大豆和棉花的巨量库存犹如悬在头上的堰塞湖,以及由此造成的财政重负,都在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和农产品安全。

  但是,扭曲的收储政策并不会马上终结,楼继伟并未提供改革的时间表和具体细节。上述粮食专家称,目标差价补贴不存在技术障碍,我国的遥感卫星技术已经达到非常精确的地步,关键看是采取按面积补、按产量补还是按销售量补的方式,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最快也要等到2014年下半年才能出台目标差价补贴的新政。

  企业大面积停产

  春节前这个传统的产销旺季,如今却成了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的“滑铁卢”。

  据刘宝林介绍,哈工大油厂尽管已经停产1个多月,却仍以每吨4220元的挂牌价格收购大豆,但始终无人问津,原因是收购价格远低于临储大豆4600元/吨收购价。

  刘宝林很无奈:“目前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到港价平均在4200元每吨左右,如果我们高于这个价格收购势必要亏钱。”

  “现在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两头受气,进口大豆价格低压缩了我们的利润,收储价格高又让我们收不上来原粮,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停产。”刘宝林称。

  选择停产的并非只有哈工大油厂一家,记者从黑龙江大豆协会获悉,黑龙江规模以上88家大豆加工企业中,已有超过九成的企业停产。

  虽然大豆加工企业收不上来,但临近岁末,农户售粮的积极性反而增强,价高者得之,大豆源源不断地涌入了国储库。据相关机构统计,我国大豆库存目前约400万-500万吨,接近2012年国内产量的一半。

  “临储政策人为地破坏了市场的平衡,加工企业不能以合理的价格拿到原粮,中储粮的仓库里却‘粮满为患’,存在仓库里的大豆迟迟不能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一位加工企业负责人称。

  无独有偶,棉花行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广东德泰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娇兰[微博]如今最怕的是从国储库里拍棉花。

  据了解,2011年国家实施棉花托市收储政策以来,棉花收储价格从19800元/吨提高到了20400元/吨;但与此同时,国际棉花价格却一路下跌到15000元/吨。为了减轻国内高棉价给棉纺企业的压力,国家目前实行了3:1的进口配额发放比例,这对于处在亏损边缘的棉纺企业来讲可谓杯水车薪,但更让企业发愁的是,收储以来,棉花质量反而大幅下降。据反映,为了能够达到国家收储等级,把高等级棉花和低等级棉花进行掺兑已经成为潜规则,混合之后的棉花,纺高端纱不达标,纺低端纱又太浪费,这让企业很难把握。

  “拍到的棉花,有时候真的没有办法用,所以都不敢拍了。”陈娇兰坦言。

  高库存堰塞湖

  除了怨声载道的企业,曾受益托市政策的农民也开始不买收储的账了。

  收储政策出台的最大动因,在于保护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但棉花收储3年来,棉农到底获利多少却要打上一个问号。从棉花种植面积来看,尽管2012年收储价格每吨提高了600元,但种植面积同比却下降了10%。

  “收储以来,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甚至包括采摘成本都在涨,国家补贴的钱很难留在我们的口袋里。”新疆一位棉农对记者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世滨表示,现在是种棉花的人没有多得钱,使用棉花的人用不起。依我们看,很简单,一定是流通环节中产生了很大费用。

  豆农与棉农的境况相似,多位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户向本报记者反映,从2008年实施大豆临储政策以来,临储大豆价格已经从每吨3700元涨到现在的每吨4600元,但从收储政策上获益最多的却是那些贩卖原粮的经销商。

  “市场应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目前连基础性作用都没有,整个粮食市场就是个政策化的市场。”粮食问题专家程国强表示。

  在程国强看来,一方面粮食市场继续被严重扭曲,整个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被破坏;另一方面由于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外比价差距越来越大,粮食进口将会持续大幅度增加。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