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海澜之家的产业链联盟 轻资产运作模式

时间:2013年11月12日来源:中国服装网作者:

130亿,这是8月31日凯诺科技重组方案公布时,对“海澜之家服饰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估值。据周建平介绍,海澜之家按照供应商成本价的1.5倍进货,而这些产品的零售价,将为进货价的2.5倍,而加盟店则提取零售价的35%作为分成。

  130亿,这是8月31日凯诺科技重组方案公布时,对“海澜之家服饰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估值。

  事实上,这已经是这个创立11年的平价男装连锁品牌,第二次进军资本市场。此前的2012年5月,海澜之家便曾试图冲刺IPO,但却最终被否。不过,其招股说明书披露的“靓丽”财务数据——超过50%的年度销售增长,以及,在总资产中占比高达56.8%的存货,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考虑到中国服装产业当时惨淡的行业背景,这样的争议,并不让人意外。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存货达到了2569.66亿元。高库存,让“打折促销”成了服装企业自救的唯一法宝。几乎所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因此遭到重创。

  在这样背景下,海澜之家披露的数据,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而彼时引发的争议,也一直持续至今。

  “一切的误解,源于不了解。”11月4日下午,在海澜集团江阴总部,海澜之家董事长周建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很多人自认为很懂服装,就用他所理解的一套模式来套海澜之家,结果套不上”,“现在,我们这个经营模式,全中国就我们一家,没有人跟我们类同”。

  “轻资产”运作

  在凯诺科技8月31日披露的重组报告书中,海澜之家如此描述自己的“业务模式”:公司基于对中国服装市场的理解和分析,专注于品牌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网络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以共赢为核心理念整合服装产业链资源,创造了不同于一般服装企业和一般连锁企业的商业模式,将供应商、加盟商和公司有机结合为利益共同体,在产业链各方均承担有限风险的条件下,实现了产业链各环节各司其职、各获其利、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具体而言,在整个产品产销流程中,海澜之家控制了上游的“产品企划、品牌管理”,以及下游的“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管理”,而中间的“产品设计、成衣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则被外包了出去。

  在这个“产业链联盟”中,“供应商”和“加盟商”,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其中,为了“充分利用服装生产资源”,海澜之家与供应商之间,主要采取了“零售导向的赊购、联合开发、滞销商品退货及二次采购相结合”的合作模式。而在销售环节,则主要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合作模式,即,加盟商实际上只需要承担加盟租金和流动资金,门店的管理,则完全交给海澜之家。“我们是彻底控制终端的,加盟商是没有权力的。”周建平称。

  这一典型的“轻资产运作模式”,也是海澜之家过去10年快速扩张的最有效利器。据重组报告书,截至2013年6月,“海澜之家”品牌的门店数量为2522家,其中2428家为加盟店。

  而在供应链的上游,截至2013年6月,海澜之家品牌已拥有236家稳定的供应商。周建平称,这些供应商依据海澜之家的整体规划开发产品,严格按照海澜之家的订单进行生产,并以赊销的方式向海澜之家供货,而其产品在海澜之家门店销售两季之后,海澜之家还可以对滞销商品进行退货。

  “高库存”之辩

  在外人看来,海澜之家的运作模式,似乎与国内服装行业的其它“品牌运营商”并无实质性区别。

  但周建平称:“我们跟其它品牌运营商不能比。好的经营模式,只要一环跟我不一样,它跟我就完全不一样。”在他看来,海澜之家的独特之处在于,“海澜之家的管理,没有一分一毫的差错”,“我们上要跟供应商分成,下要跟加盟商分成,怎么可能差一分一毫”。

  显然,利益分配机制,是在海澜之家精心设计的“产业链联盟”背后,最为重要的支撑。据周建平介绍,海澜之家按照供应商成本价的1.5倍进货,而这些产品的零售价,将为进货价的2.5倍,而加盟店则提取零售价的35%作为分成。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