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雅戈尔服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如刚
雨过天晴,9月的暖阳洒在巨大的雅戈尔主楼上,更显出它的沉稳与大气。走进集团副董事长的办公室,李如刚从班台后起身与记者热情握手,高高的个子、略带微笑,自信而随和。
品质:基于本色与目标
当年以2万元起家的乡村小厂,如今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汇聚着26000余名中外员工,净资产达数十亿元。
“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良心账,就是现在人们说的诚信。我们从乡镇小厂起家,诚实经营,不糊弄人,这是一贯坚守的本色。”谈到产品质量,李如刚对《中国纤检》记者说出了企业经营最容易做到、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
坚守诚信本色,不仅创业时期如此,就是现在做大做强了,这一点也没有改变。“我们的心理状态一直比较好,比如说加班,我们这里不用动员,年轻人都是挺高兴去做的,而且质量意识都很强,做得很认真,很规矩。”
从本色经营到追求远大目标——“创国际品牌,铸百年企业”,或许有一种必然的联系,雅戈尔抓住了这条通道。
“有很多企业创业时很本色,但随着经营遇到困难,这种本色越来越少,甚至完全丢失了。也有些企业目标很远大,但由于没有好的本色根基,路子走偏、走弯或走慢了。”李如刚道。
在东北当过知青的李如刚,有着那一代人历尽艰辛之后的理性和务实的特点,善于从本质上去把握事物。
李如刚,1954年出生,经济师。历任宁波青春服装厂销售科科长,宁波雅戈尔西服厂厂长,宁波雅戈尔制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现任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我刚来雅戈尔时什么都不懂的,但是我知道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其实,谁都知道产品质量的重要性,难的是知与行要统一。”
1984年,李如刚进厂从业务员做起。“那时生意很好,每天都有很多人专门来等发货。虽然生意那么好,但我们还专门拿出一个车间来做更高品质产品,我们要参加各种评比。”
1992年,一个叫张亚芬的女工,在全国衬衫专业技术比武中获得了第二名。李如刚说这件事当时很轰动,因为厂里给这位女工解决了农转非户口,还去欧洲旅游了一趟。
李如刚所述不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雅戈尔产品就获得“部优”、“省优”之名,后来就是全国“十大名牌”,其中衬衫是“十大名牌”中的第一位。
现在的雅戈尔,多数分公司都有自己的质检部,而且主要面料都委托宁波市纺织纤维检验所进行检验和把关。
品质:基于管理的人性化
20多年的发展,雅戈尔集团逐步确立了以纺织、服装、房地产、国际贸易为主体的多元并进专业化发展的经营格局,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服装行业销售和利润总额双百强排行榜首位。
“产品品质是与企业品质分不开的,而企业品质一定是看重人的,要以人为本。”李如刚有丰富的语言体系。
“国外的服装质量好,与他们员工的稳定有密切关系。”在他看来,制作服装师需要技术熟练,也需要员工的安心与稳定。
曾多次出国考察的李如刚有自己的体会,他认为员工是否安心与稳定,这是我们与国外的一个很大区别,也是我们质量体系不如人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产品要保持好的品质,就要围绕人的需求做好管理。股改的成功,以及组织机制的和谐、人力资源的完整配置,说明雅戈尔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员工都持有股份,企业的发展就是他们的发展。国家提倡和谐社会,我们早就实现了和谐。”李如刚很自豪。“管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尤其是用人,如何观察,如何选择,还要做到公正。”李如刚略带无奈地说,“企业扩大规模的时候比较容易,而当你要缩减一些东西的时候,尤其是要撤销十几个主管,是很难的抉择。”
雅戈尔在办公场地的安排上,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同样坐在大开间,你能够感受到这个环境中默默流动的那种无形氛围,包含了竞争、情感、制度和文化。
“我们像学校一样有意识地营造好的氛围,管理完全靠制度不行,更需要长时间形成的氛围,而不是制度有多么严厉。”
在雅戈尔的宁波总部,人员的稳定性明显好于其他企业,原因在于雅戈尔的待遇相对要好,管理更人性化。即便如此,“与国外比起来,我们还是人员不稳定,国外很常见的是员工一辈子就在一家企业,从始至终。这对于产品品质是十分有利的。但与国内、特别是与周边的企业比起来,雅戈尔的员工还算比较稳定,一般的企业员工流动率达到50%~60%,而我们在10%左右。”
李如刚认为,我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变迁,人口的流动不可避免。集团鼓励员工在这里成家,但还是会有一些员工因为结婚或家里情况变化而离开。流动率太高,肯定要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特别是不利于产品品质的保持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