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雷迪波尔副总裁卢山:如何趟过版权河

时间:2013年12月20日来源:中国纺织报作者:

从亚洲品牌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不仅仅是中国,国外的品牌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我们现在的服装,基本都是以欧美服装作为发展基础产生的,所以亚洲的品牌最早几乎都是由仿冒、抄袭、打擦边球这样的方式逐渐建立起来的。

  很多人一直认为,我国服装行业中不断出现的傍名牌、打擦边球、抄版等现象,是“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殊不知,在全球范围内很多服装品牌都曾经历过类似的发展模式。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避免类似的低层次竞争,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都走出自己的“个性”,让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得到行业和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很多品牌和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如何趟过“版权”这条河,这其中却是大有文章。

雷迪波尔副总裁卢山:如何趟过版权河0.jpg

  版权问题客观存在 是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现象。”面对《服装时报》记者的提问,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卢山的回答直截了当,这有点出乎《服装时报》记者的预料。在一般人看来,也许很多服装行业的人大都会回避这个问题,或者婉转地阐述这个问题,而卢山则肯定地认可了版权问题在服装行业的客观存在。

  “首先,我们要看中国的品牌在最近的30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发展环境来说,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们经历了一段时尚空白期,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才开始形成了品牌的概念,并且有了品牌运作的开始。在一段较长时间的空白期后,中国的品牌开始进入了洪峰发展阶段,在这样的一个阶段下,必然会出现傍名牌、打擦边球、抄版等等情况,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卢山解释道。

  诚然,中国服装品牌运营商这个概念相对出现较晚,大多数服装企业都是由批发商、制造商逐渐发展起来的,从“三来一补”帮别人贴牌、销售,逐渐再有自己的品牌,在行业发展的早期,整个服装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比较低,而整体消费人群,对于时尚、品牌甚至最基本的英文拼写也处于一个不懂的状态,这样的综合情况下,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类似于“傍名牌”的现象开始大量出现,知识产权纠纷出现也就是必然的了。

  对于此,业内专业人士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不管是品牌的相似,还是设计风格的雷同,其实理智地来看,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服装品牌在学习、借鉴、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这是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卢山也提到,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自己的设计风格,并在自己的产品中强化自身的品牌元素,进而在设计上产生自己特有的品牌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这才是一个成熟品牌所应具有的发展模式。

  但是,随着行业发展逐步趋于正规与规范,以及消费者对于产品和品牌的认知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品牌商对于自身品牌发展的长久考虑,发展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必然会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主流模式,并将在更大程度上引导行业内品牌的发展。这可以从近几年我国逐步成长起来的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得到佐证。可以看到,无论是波司登、红豆、杉杉、雅戈尔,还是卡宾、白领,都已经成为我国众多服装品牌中的佼佼者,其发展模式也为行业内人士所关注,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领军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再是过往那些简单的抄版、仿造、“傍名牌”等低层次发展模式,而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模式和营销模式、发展模式。

  “仿冒”+“抄袭”国际大牌也曾经历“山寨”  

  如果说,中国的服装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各式各样的类似于“傍名牌”的知识产权问题的话,那么从诸多国际大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是不是也曾经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出现过呢?

  “从亚洲品牌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不仅仅是中国,国外的品牌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我们现在的服装,基本都是以欧美服装作为发展基础产生的,所以亚洲的品牌最早几乎都是由仿冒、抄袭、打擦边球这样的方式逐渐建立起来的。”卢山的回答依然是十分肯定, “最典型的例子,比如现在的一些韩国服装品牌,还有一些学院派服装,也借鉴了很多欧美学院派的风格,你会看到他们的服装,很多都有POLO、Burberry的影子在里面。”
  在卢山看来,不仅仅是中国,几乎所有的亚洲服装品牌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但其中一些品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开始逐步规范自己的发展模式,用一个特有的词汇来说,那就是从“山寨”走向了标准。

  “再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其实欧美也有过这样的一个阶段,因为最早的时尚发源地是法国、意大利,美国也有抄袭的时候,甚至是知名的国际品牌也有过借鉴抄袭的历史。”卢山说,“现在欧洲一些在我们看来都觉得很强的国际品牌,在发展初期也借鉴了一些日本风格,即便到现在他们的很多服装还能够找到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的影子。在美国其实也有很多例子,其中也不乏现在的国际知名品牌,他们也不能否认有过‘山寨’的历史。”

  然而,为什么经历了几乎类似的发展过程,国外的品牌可以做大做强,而我们的很多品牌却依然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徘徊呢?“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韩国、日本、美国,跟中国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些国家的品牌懂得去消化吸收曾经借鉴过的设计,并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尽量去强调自己的设计元素。”卢山说。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