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台”到“特卖”盈利仍困难重重
凡客从六轮融到的4.22亿美元的排名第二烧钱的自有品牌B2C,创造了以人民币换销量(60亿折合美元是近10亿,是融资额度的仅4倍)的电商奇迹,只是这样的结果仍然无法让凡客实现盈利,这不仅让NSDQ很难想像而无缘IPO,也让许多线上线下的品牌服装从业者无法想像,包括淘品牌(现叫天猫原创)。毕竟做自有品牌是渠道为王或借渠道而生;其次是通过代言人、新的产品系列或同品类不同人群的分品牌等努力提高客单价实现品牌溢价;像清仓也会通过第三方平台来进行,以避免品牌正价或新品受影响。凡客所有做法似乎都在挑战做自有品牌的商业原则,一直把自己拖到了现在这个尴尬的局面。
而做平台,需要的一个核心是流量,淘宝为此付出了20亿的代价,京东为此付出了100亿的代价。现在这两大平台仍然每年以数亿的营销费用投入到获取流量的过程中;另外一个核心是技术,为了支持高并发的订单处理和多商家的后台操作,以及获取商家在平台上流量的二次分配,技术的投入是仍然是以数10亿计。
平台的盈利不是单纯的商品扣点和账期(淘宝/天猫账期最长仅为7天,扣点平均也仅为5%,并不高于凡客对外宣称的最高5%扣点),他们的盈利是通过大规模采购流量降低流量成本,通过运营和高用户体验留住流量,再进行流量二次分配给商家(商家在平台做竞价广告)实现高流量变现。
凡客似乎也发现这样的平台要实现规模盈利仍然难度重重,所以V+并入凡客之后没有再大范围常规招商,而是启动了特卖频道。只是这么一来,本来可以通过高扣点实现快速盈利又因为将扣点设定为5%而变得微妙起来。
凡客这条自有品牌+特卖的路注定仍旧困难重重,虽然在我的微博也看到凡客做特卖的几点优势:1.服装业的品牌号召力;2.庞大运营能力,物流仓储基础;3.营销经验和团队;4.之前V+平台积累的商家合作和服务经验。但这并不代表凡客在这样的双模式下能够持续运营并获得盈利基础。因为对于用户来说,不断模糊的凡客定位将让用户加速流失,其次是平台电商同样看到特卖(闪购)的收益,他们开设特卖或闪购频道会加速这个商业模式的市场竞争,进一步迁移被培养成喜欢上品牌特卖的凡客仅有的3000多万用户群。
做自己还是迎合资本,这才是摆着凡客面前真正的课题,只是能够静下心来思考这个课题并付诸行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