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珍君对此了然于心。面对媒体时他总是一脸微笑,但事实上他的日子并不轻松。自应邀请“操刀”李宁转型以来,他差不多每天都在位于北京通州的李宁产业园区内办公。就是在那间办公室里,他和李宁将占据业务份额90%以上的经销商纳入了改革计划,包括清理库存和改善渠道盈利能力。
李宁公司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自2012年7月公布变革计划以来,李宁与金珍君共同执掌公司实施变革计划。前者主要负责外部事务,包括与政府、银行、体育队、媒体等的关系发展和维护;后者则在过渡期领导李宁集团的管理团队,负责内部事务和运营,包括推动变革蓝图计划的实施。金珍君强调,“我的主要工作是打造一个健康的平台,包括渠道、供应链和产品。”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认为,李宁没有公布2014首季订货会数据令人对于其之后的表现抱有疑虑。但金珍君的解释是,在过去半年里,公司的有指导性订货会订单、快速铺货和快速反应三种供货模式占到了批发销售比率的40%。
“以后传统订货会所占据的总销售额比重会越来越少。门店里该有多少货都是消费者和市场说了算。”他说。这一零售主导的改革方向被张庆评价为“方向正确”。
除了改变订货形式,李宁财报显示,该公司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关闭了近1300家店,其中今年上半年关闭了410家。但关店并非唯一的措施。采访现场,李宁和金珍君对于产品促销、打折只字未提,但经济观察报记者走访了李宁位于北京西单、王府井、亚运村和大兴的6家店面,发现其正在进行大力度的促销打折。有的产品八折,有的五折,还有的低至“29元起”。高折扣产品折后大约100元左右。显然,这些都是李宁系列的低端产品。
李宁财报显示,其当季产品平均零售定价占吊牌价的88%,售罄率也达到了40%。但金珍君坦承,目前李宁新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较低,对销售的影响不大。对过季产品实行打折促销或许才是李宁绝对库存同比减少30%的原因所在。
李宁并非是着意“转型”的唯一一家。安踏表示,其已经“控制零售商在今年首两个季度订货会上订购货品的数量”。但为了业绩增长,体育用品公司又不得不给经销商批货。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关闭那些过度扩张的店面或许才是最为直接的选择。
8月6日,安踏公布半年报,截至今年6月30日,安踏店及运动生活系列店共7834家,较去年末的8075家减少241家;儿童体育用品系列店则减少22家至833家。361度也是如此。其第二季度特许零售店减少243间,其中关闭439间,新开196间。
但此轮关店潮还将继续。金珍君表示,李宁下半年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关店数目。但他承认,目前李宁的转型还只是进行到了“50%”,对于一些小的经销商来说,或许“一半都没有完成”。相比李宁的谨慎表态,安踏则要直接得多。其半年报显示,安踏下半年将把安踏店调整至7600-7700家。这意味着下半年安踏仍将关闭200余家门店。
不同于体育用品公司之前的关店风潮一说,张庆更愿意将本土品牌此轮关店视为“自主调整”。金珍君也提到,李宁目前开店与关店都施行统一标准。即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运营效率。
但所有的改革步骤还只是开始。李宁表示,目前该公司转型“三步走”进展顺利,还将继续推进改革;而安踏董事长丁世忠则在公布半年报当天,在其新浪微博中表示,短期看行业仍面临严峻挑战。
本土公司如此,国外品牌也不例外。早在今年六月,耐克宣布其大中华区总经理将由现任副总裁Michael Spillane担任。耐克全球运营总裁Gary DeStefano直言,希望新任大中华区总经理能够推动耐克在这个极其重要的地区实现“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