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中产阶级的定位还未能让优衣库中国拥有等同于日本市场的地位。在中国,Only和Jack&Jones的母公司瑞典Bestseller A/S集团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它最早进入中国,以在百货商店开设专柜的方式占据市场。
但快时尚的概念正在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百货商店专柜产品的服饰品类,更快速的更新频率和更前沿、更丰富的潮流设计刺激了前所未有的消费欲望,穿着不仅仅为了美观,也成了消费者对自身的一种定义。
当潘宁回顾优衣库如何重返曾经失败过的北京市场的时候,把重要节点放在了2008年流行的UT上。这是优衣库和全球创意人士合作的印花T恤,胜田幸宏组织一个8人小组每年调查最让人期待的文化话题,其结果就是UT。
潘宁认为,当年3月优衣库西单大悦城店和三里屯店开业的时候,反映多元文化的T恤迎合了当时北京奥运会制造出来的国际氛围。“当时室外温度只有5度,很多人穿着羽绒服一筐一筐地买UT,真的是很震撼。”
潘宁似乎总是擅长做这样的组合,2010年世博会之前开出了上海南京西路旗舰店,同步发售和Jil Sander合作的+J系列。在竞争对手ZARA以快取胜的时候,优衣库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多元创意和科技面料的结合体,这是优衣库的强势扩张策略的重要前提。它给予潘宁足够的说服力把优衣库的理念推向更大的市场。
而潘宁发挥的作用,在于发现中国市场的特点。他认为一切的核心,在于随时领悟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他把自己做出正确重大决策的能力归结为一种“大局观”:“并不是说我有这种超能力,而是说有一种全局观,从整体看问题。”但他同时也把这个总结为一种幸运:“中国每一个十年、每一个五年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可能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这样的角色加快了优衣库日本总部的决策速度,相比之下,他们没有办法了解中国市场时时发生微妙变化的市场特点。这其中不仅仅涉及政策选择,还包括人人都看到的机会:进入新一线以及二三线市场。
城市分级是中国市场的特色之一,它的关键并不在于城市本身的特色,而在于不同公司的不同理解。根据埃森哲咨询的说法,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在快时尚消费的渠道上和一线城市并无不同,他们甚至比后者在服饰美容上愿意花费更多的投资。优衣库中国声称已经对每个主要城市掌握了调研数据,到2020年,中国内地店铺数量计划达到1000家,未来每年开80至100家,均为直营店。潘宁说:“我觉得没有什么是未知的,只有我们现在做到和还没做到的事情。”
他的“大局观”的核心被归结成一句像在宏观报告里才会出现的话:“国家的发展策略我们是可以抓住的,每一个阶段可以做出一个很好的判断。我们要看大局。中国肯定会往好的地方发展。”这是他认为中国和日本市场消费心态最大的不同之处:乐观。
2013年,优衣库中国发布面向大学毕业生的招聘通知,超过10万人应聘,最终录取470名员工。
有这样的号召力的公司并不多见。如果我们回到当初的问题,什么是优衣库中国有、而日本没有的东西─潘宁又一次谈起了战略和大局问题。
有了黄金发展机会,还要有相应的更多的机会碰到一起。潘宁当初跟柳井正所要求的那个职位,现在看来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