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体育品牌在中国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导致消费者的服装需求开始细分,消费者逐渐变得“讲究”起来。在一线市场,运动服饰不再是消费者日常穿着的一部分,崛起中的快时尚品牌迅速分流了原先属于运动品牌的客户群体。
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最终导致了体育用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随之而来的,就是全行业长达3年的衰退。
但是,这一轮的衰退并非全是坏事,大浪淘沙,有助于帮助体育品牌筛选出真正核心的运动消费人群。虽然表面上看,运动产品的整体需求的确在下降,但是同时,在一二线城市,越来越多的白领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并且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性地参与到运动中去。
下面的例子或许可以帮助你更好了解当下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正在经历的变化:原先购买运动品牌的人口有1000万,不过其中真正有运动习惯和运动需求的只有100万人。而如今,由于市场细分等原因,运动品牌的消费人口降到了500万,不过,其中有良好运动习惯的用户就占到了200万。
所以,对于运动品牌来言,眼下即将面对的挑战其实有两点,一是怎么服务好这些含金量更高的运动人群。二是怎么才能扩充核心运动人群的基数。耐克选择用互联网作为手段,来迎接这些挑战。
“耐克不一定能够到每一个城市都去开店,但是这样一个平台可以把耐克带到每一个消费者的面前。也把每一个消费者带到我们的面前。”黄湘燕说,“耐克是一个以青少年为主要市场的公司,所以学会用年轻人的方式和他们沟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双十一”那天,耐克在微信上低调推出了针对跑步人群的公众服务账号Nike+ Run Club。上线仅仅10天,这个服务于跑步爱好者的账号就吸 引到16124名关注者,通过账号内置的组建跑团功能,这些用户迅速创建了超过1000个跑步主题的微信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