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策略失败波及经销商
王立诚是匹克在湖北武汉市区的一个资深的加盟商,2007年加盟匹克。他历经了匹克大规模扩张的历程,也看到了更多的匹克加盟商纷纷倒下。
之前为了迅速铺货,匹克将总代理从省级下放到各个市级,这种做法虽然能很快地让企业品牌的订单金额有所增长,但也很容易导致各经销商库存积压严重,去库存化的行动变得分散而复杂。
据了解,2011年,为应对体育用品寒冬,匹克把经销商折扣降到3.5折,零售商折扣降到4.3折后,原有的老的加盟商订货量并没有迅速增加,原因是当时整个运动行业处于低谷。折扣的下调,虽然吸引很多新的加盟商开店,但是新的加盟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因此在2012年淘汰掉的匹克店中,主要是2011年新的加盟商。
目前,匹克力推第七代店(篮球主题店)的更新和创新做的很好,直接表达出品牌的形象。然而,高额的装修费用以及成本的上升,却让加盟商望而却步。因此,目前第七代店主要还是匹克自己的直营店在铺设。
回顾自己7年来的从业经历,王立诚坦言:对未来市场比较悲观。
"新品尾货"加速恶性循环
如今,价格折扣似乎成为了渠道商唯一可比拼的销售方式。然而,对于经销商们来讲,电商市场、尾货市场的低折扣优势,让他们难以比肩。
王立诚告诉记者,他的门店销售额几乎难以维持门面店的正常运营。而为了增加销量,王立诚不得不在淘宝网[微博]上开了网店。网店产品的销售价格要比门面店低很多,但面对的却是全国的消费者,在网售销量大增之后,反过来补贴实体门店收入下滑带来的损失。用王立诚的话说,其门店如今不过是自己能够经销匹克产品的资质,以及门店附近街区居民的"体验店",真正让其赢利的还是淘宝网店。
虽然网店广受欢迎,但是很难替代大部分消费者亲身试鞋的习惯。因此网店对实体门店销售会构成一定的影响,但毕竟影响有限。而真正冲击门店销售的,是那些大量流入尾货市场的产品,以低于成本价格进行甩卖。
"通常情况下,流入尾货市场的运动品牌,至少是2年以上的库存,这部分产品由于款式老旧,不符合潮流,其低价甩卖并不影响专门店的正常销售。"最近,中国尾货商户联盟主席梁吉良发现,在尾货市场,竟然能看到某品牌刚上市一两个月的商品。这部分产品大多数是亏损严重而关闭门店的经销商,由于拿不到厂家的费用,只好将手中积存的产品低价出售给尾货市场,以求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