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危机感,想着把老一辈人创造的事业发展壮大。我常对客户说,‘苏派’是老企业,不可能像有些企业那样裂变、跨越式发展,我们要‘迈小步,不停步,年年有进步’。”
在江阴璜土,苏派服装集团的厂区有两处,一老一新,风格迥然不同:老厂区里,小桥流水,长廊亭榭,一派江南风光;而新园区内则是凯旋门、欧式雕塑,一派西洋景象。
俞建新说,老厂区是父辈人艰辛打拼的见证,规划和建筑风格符合父辈的审美观;而新园区则是他接手企业后才建起来的,更多地反映了他这一代新“苏派”人的喜好,也象征着“苏派”所开辟出的新道路。
“苏派”的这两处厂区相距不过6公里,新与旧,中与洋,静与动,在变化之中不失和谐。
而变与和,正是俞建新延续“苏派”———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不老青春的秘诀。
变
我们去餐馆吃饭,如果这家餐馆总是一个菜,你肯定会厌烦的。做企业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变革创新,企业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不断改变是我的个性。为了把这个有着50年历史的企业做好,我一直拼命动脑筋:如何变?今年怎么变,明年再怎么变?———俞建新
变“小桥流水”为“凯旋门”
俞建新的办公室宽敞整洁,装修并不落伍,可他却说:“说不定哪天,我就要把它变变样子。”
俞建新喜欢变,不断地变。
自打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家有着悠久历史的老企业后,俞建新的办公室、公司的样品间,就不断地在调整和改变,以致于父亲对他很有看法。
“我总是想如何变得比过去更好。”俞建新仿佛从骨子里就有股求新求变的劲头。
当年,俞建新盖新房,父亲亲自为他设计定调。过了没两年,俞建新就把房子重新装修一番。他觉得两年前的装饰不时尚了,已经落伍了。这让父亲很不理解。
公司的样品间装修好没多长时间,俞建新就花了20万多元又重新装饰了一遍。父亲说,这是浪费;俞建新却说,这不是浪费,而是比过去更好。去年,俞建新又花费上百万元,把样品间从里到外整修一新,把样品间的面积扩大了一倍。
1999年的时候,璜土镇划出一片土地,供当地企业建设工业园区。得知这一消息,俞建新对父亲说,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投入,老厂区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建设新工业园正当其时。最初,公司一些元老对此并不认可,但又觉得俞建新的话很有道理,父亲几经派人考察研究,最终同意了俞建新的做法。
1999年,新工业园落成,一年后正式运作。与老厂区的小桥流水、长廊亭榭的江南风格不同,新园区的大门是一座小“凯旋门”,园区内的建筑也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欧式风格。企业有了一片新天地,知名度和规模也随之上了一个台阶。
去年,俞建新筹划在苏派工业园内建设一座新生产楼,把公司的服装业务从老厂区全部迁移到新园区。可许多人认为觉得,老厂区内尚有空地,如果在新工业园里盖新楼,加上迁移老厂区的车间,要花费上千万元,实在让人心疼。俞建新解释说,建新楼,迁车间,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客户和合作伙伴感受“苏派”的新面貌和勃勃生机,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企业的生产布局就会更加合理,有利于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最终,父亲又一次被俞建新的变革之心打动了。
俞建新总在尝试改变,即使是企业的年终总结大会,他也要在形式上变变花样。过去的惯例是,先开会,后演出;去年,俞建新把这种套套彻底打破:把会议与演出结合在一起交叉进行。
俞建新说,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使会议形式变得新颖活泼,吸引年轻员工,而且还会营造出变革求新的良好氛围,激励员工不断创新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