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高库存并不是李宁一家。安踏、361度、匹克等体育用品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下滑,高库存。
361度公告显示,361度2011年存货高达45.12亿元,比2010年的24.82亿元高出81.8%。安踏此前公布的年报也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安踏存货金额为6.18亿元,与上年同期的4.54亿元相比,同比增长36.1%。
今年3月份,匹克CEO许志华也曾表示零售终端库存约1个月,分销商库存为5个月至6个月,整体约达6个月。
在7月5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宁公司也表示未来6~12个月就主要解决库存问题。
品牌重塑 “李宁”迷失自我
曾经风光一时的李宁为何麻烦缠身?
2008年,李宁在鸟巢上空一展风采,而其公司当年业绩更是出众。但物极必反,2009年随即呈现疲势,他们发现自己的用户层在逐渐老化,而运动品牌的消费主体是年轻人。于是2010年李宁果断实施了以换标为标志的战略转型,进行了换标、换口号、提高价格、改变渠道政策等动作。
2010年6月30日,李宁公司在北京发布了新LOGO,名为“李宁交叉动作”的图形成为李宁品牌的新标志,同时新品牌口号“Make The Change”取代了原有口号“一切皆有可能”。
与此同时,李宁公司推出了一组“90后李宁”的广告,不过这一广告为自己惹下了麻烦。
“当我看到90后李宁的广告的第一反应就是,李宁把我们80后的抛弃了。”一位80后消费者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他认为,李宁可以时尚,也可以讨好新一代,但这样表达,容易把其他年龄段的人得罪。
记者曾问过多位90后消费者,为何不选择李宁的产品。他们回答:“李宁是个品牌吗?”其实李宁并没有真正了解90后。
尽管事后,李宁公司强调李宁并不是定位90后消费人群,而是说李宁是90后公司。但是这一影响已经造成。结果是,换标没争取到90后,还丢了70后、80后等消费者。
“尽管我们承认,品牌不断年轻化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像一些百年老字号要做到创新,也需要不断的最求年轻化,但是不能丢失自我。”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李宁的90后定位实际上不一定是错的,连耐克的定位也是初高中校园市场,只不过李宁转向的过程中忽略了既有老用户的感情,这是个失败,运动品牌受众群体低龄化这是现实的选择。”资深体育产业从业者曲正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
多位业内人士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李宁的90后宣传并没有错,只是表达形式上过于激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