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度商品质量检测中,“杉杉”羽绒服等6款服装在京被曝不合格。这不是孤例,频繁出现的服装类企业质量问题以及整个服装行业的高库存状况,让人不得不深思行业的多元化拓展战略的正确性。在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上,杉杉、雅戈尔、红豆等龙头公司也许真的应该思索一下该如何平衡战略的天平。
事实上,多元化发展战略本身并无可厚非,但杉杉们多元化战略面临的主业衰退甚至是频出质量问题的事件反映出两大问题:一是企业在快速多元化后没有实现战略管理架构的优化升级,延续传统的单一产品线管理架构导致整个管理过程失控;二是盲目多元化背后导致企业相对有限的资源或被套牢,或被分散,缺少整体高强度资源支持导致主业最终的没落。杉杉、雅戈尔们多元化困局充分体现了战略规划上的乏力,也成为中国企业跟风式多元化发展战略困局的缩影。
扭曲的商业模式
2010年末至今不到3年时间,杉杉旗下产品已至少4次被曝质量问题,从保暖内衣到棉袜再到羽绒服,杉杉不合格产品种类可谓“够齐全”。
然而,真正的隐忧还不是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而是对杉杉股份业务板块结构分布与当前质量问题频出的关联式分析。截至目前,杉杉股份已成为全球综合规模最大、种类最齐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专业供应商之一;锂电池材料已取代最初起家的纺织服装,成为第一大主营业务。据杉杉控股官方网站消息显示,当前的杉杉除了本业服装以及当前最大的营收来源杉杉科技外,还深入涉足金融、贸易以及房地产等领域。以房地产板块为例,今年2月,杉杉股份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旗下3家公司组成中海工业联合体,为竞买上海黄浦江沿岸一地块博弈114轮,但以失败告终。杉杉股份在金融、地产领域的投资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但其服装主业地位的不断衰落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比杉杉股份,雅戈尔的多元化之路却略为坎坷。依靠服装板块立足发展后,雅戈尔进军房地产领域实施多元化,然而也正是这一举动让其患上了严重的地产依赖症,多个重金拿下的地王项目如今多陷入销售不畅的尴尬局面。年报显示,2012年雅戈尔房地产业务收入占比已达48.24%,超过了服装主业,这与杉杉股份的境遇似乎一致。但截至2012年年底,雅戈尔的存货余额达234.73亿元,除去服装业务的库存金额15.21亿元,地产业务的库存达200多亿元,占比雅戈尔去年年末流动资产的七成。
按照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的说法,由于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丧失,房地产和服装混业经营的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公司整体的发展。雅戈尔将会根据资金总量对房地产业务进行区域性调整,并扩大品牌服装的生产经营,重回服装主业。
同病相怜的还有红豆股份。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受房地产业务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影响,2012年公司净利下降18.66%,主营业务收入总体略有下降。
不难发现,在服装、地产、金融投资组成的服装企业多元化发展框架下,服装主业成为企业套取现金流的工具,最终这些资金进入到房地产、金融等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板块,最后导致整个服装企业发展循环的改变。然而,服装企业的快速多元化战略显然已经让整个服装企业的规模体量呈现出畸形发展态势,这显然是一种被扭曲了的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