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开始,李宁公司鞋产品规划运动生活品类高级产品经理洪少国多了一个头衔,即运动生活快速反应项目主管。他的第一个产品便是这款299元的大众产品—实战一代篮球鞋。
在此之前,韦德系列的主打鞋款售价在700元以上,限量版还被收藏爱好者炒至几千元。在提高售价、品牌定位受挫,并被国内竞争者抢走二三线市场份额后,李宁签约韦德是为了带动篮球产品的整体消费需求, 而篮球产品的最大客户群体是学生,推出一款价位合适的篮球鞋显然比限量版更有市场价值。
洪少国首先要对产品的背景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消费者是谁、当下流行的颜色和潮流是什么、目标群体对设计有何种偏好、目标售价等。然后李宁公司设计鞋类产品总监郑永先开始构思这款鞋的设计,他选择了5个配色,同时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提高性能,采用了具有缓震功能的鞋底。
从12月上市销售开始,这款鞋在两个月里售罄率(销售额占进货成本比例)达到40%。李宁公司销售人员说过去两年还没有一款鞋类产品能有这样的表现。
通常李宁的经销商会在订货会上采购占预估销售额60%的产品,每一季销售开始时,80%的货品已经堆在他们的仓库中。而ZARA提前6个月只会完成25%以下的订货,在每季开始的时候才锁定60%到70%的产品。这意味着高达50%的产品是在当季设计生产的。
快速反应项目相当于是每年四次订货会之外一个灵活通道。它计划每个月推出一款快速反应产品,由产品部门的经理们组成快速反应小组,根据最新的潮流和销售数据制定产品计划,在成熟的产品上进行设计改良并快速推出。
据李宁提供的数据,目前快速反应产品仅占全部销售额的10%至20%,但是利润率却高于订货会上大批量下单的产品。当季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销售快、基本没有库存;新品折扣率低,而且改款产品开发和生产成本较低,未来占比有可能提高至50%。
金珍君认为,体育品牌与快时尚并不相同,前者必须有专业的运动元素在其中,但从商业运营角度看,建立快速供应链的目标是一致的。
ZARA的运营模式带来了非常高的产销比,几乎没有库存压力,这对李宁有巨大的吸引力。但快速反应机制仅仅是一个补充环节,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构建一个以零售为导向,快速反应的供应链体系,从一开始就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随时做出改变,更频繁地抓取来自店铺的数据,最终甚至让产品设计与店铺的陈列之间产生互动。
必须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中国体育用品市场还无法靠体育赛事推动,形成健康的运动消费环境。张庆说:“美国体育产业占GDP 5%,一个赛事可以带动球衣销量增长几个百分点,而中国球衣销量连千分之一都不到。”
体育产品时尚化,让快时尚品牌也成了它们的对手。典型的例子是耐克在美国不受快时尚影响,在中国却被快时尚的入侵打乱了阵脚。耐克公司2013年第二财季(2012年9月至11月),其在华销售额下跌了11%,幅度位居全球各市场之首。这家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不得不计划新开设40至50家工厂店来清理库存。
华通明略咨询公司姚望说:“运动生活类产品尤其需要加快反应,专业性强的体育产品就不是那么迫切,因为专业性的产品要穿三五个月后,才能体会到产品好不好。”
面对不得不进行的彻底变革,即便是创始人李宁回归公司也很难做到。不过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让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PG成为公司的新投资者,由全新的团队来推动公司彻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