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海澜之家“借壳”独有模式引发四大争议

时间:2013年09月16日来源:每经网作者:

自2012年IPO被证监会不予核准后,日前,海澜之家欲重新走向资本市场。前后间隔时间之短,让业内人士感到意外。

  邵立刚表示,海澜之家想要在渠道上“通吃”。不过,“通吃是做不到的,从三四线往一二线走困难太大,海澜之家本身的品牌定位已经落脚在三四线城市,且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时尚更加敏感。”争议之四20亿净资产VS差距甚远的估值评估机构称,公司未来盈利能力较强,故适用收益法评估

  对周建平而言,针对海澜之家更高的评估价值,即意味着对上市公司更强的掌控能力。

  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资产评估)运用资产基础法以及收益法,为海澜之家作出了差距甚远的不同估值。根据天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海澜之家账面资产总额225329.29万元,负债总额24661.59万元,净资产为200667.70万元。差异巨大的评估方法

  评估是在企业经过审计后的基础上所进行的。

  海澜之家资产评估报告书介绍,采用资产基础法对海澜之家的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得出的评估基准日2013年6月30日的评估结论为“净资产账面价值200667.70万元,评估值473421.13万元,评估值与账面价值比较增值272753.43万元,增值率135.92%”。而收益法评估所得数字显示,在评估基准日2013年6月30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账面值为265530.81万元,评估后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净资产价值)为1348896.44万元,评估增值1083365.63万元,增值率408.00%。

  这意味着,海澜之家的评估值或为47.34亿元、或为134.88亿元。中联资产评估最终选择了由收益法而得的评估数字,作为结论。

  评估报告中曾介绍,资产基础法是指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思路。由于本次评估目的是重大资产重组,资产基础法从企业购建角度反映了企业的价值,为经济行为实现后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考核提供了依据。收益法则是企业整体资产预期获利能力的量化与现值化,强调的是企业的整体预期盈利能力。

  两种评估方法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资产基础法评估是以资产的成本重置为价值标准,反映的是资产投入(构建成本)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而收益法评估是以资产的预期收益为价值标准,反映的是资产的产出能力(获利能力)的大小,这种获利能力通常会受到宏观经多种条件的影响。未作说明的数字来由

  具体到海澜之家的评估中,由于公司的经营模式决定了未来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是基于单个门店零售额的增长以及未来新开店使得门店数量增加两个方面。

  评估报告中预计,海澜之家在2013年7~12月、2014年、2015年、2016年的净开店数量分别为237家、373家、212家和206家。但报告既未说明数字来由、也未说明如何实现上述开店数字。

  而有关零售额和净现金流量的预测却据此作出:中联资产评估人员在收集了截至2013年6月底营业的2519家门店于2009年至2013年6月的销售量、零售额和对应的收益分成率等指标后,最终预测在2013年7~12月、2014年、2015年、2016年的零售总额分别为59.36亿元、147.59亿元、168.52亿元和187.83亿元,同期的净现金流量分别为1.32亿元、13.5亿元、16.20亿元、18.30亿元和20.10亿元。

  此外,中联资产还为选择收益法作为评估结论进行了大量解释。在重组草案中,曾称“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整体获利能力的大小不完全是由构成企业整体资产的各单项要素的价值之和决定的。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除单项资产能够产生价值以外,其合理的资源配置、优良的管理、经验等综合因素形成的各种无形资产也是不可忽略的价值组成部分”,而“海澜之家拥有优良的经营团队,长期经营形成了一定的商誉,具有较好的成长性,未来盈利能力较强,故适用收益法评估”。

  而本次评估中对未来收益的估算,主要是通过对评估对象财务报表揭示的历史营业收入、成本和财务数据的核实以及对行业的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经营历史、未来市场的发展等综合情况作出的一种专业判断。增值较大的原因在于“企业收益的持续增长,而推动企业收益持续增长的动力既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主要体现在诸如“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将带动服装市场的持续增长”、“男装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商务休闲男装将引领行业实现‘二次腾飞’”、“海澜之家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力”等。记者观察海澜之家为何未披露保底承诺?每经记者孙嘉夏发自上海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