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海澜之家“借壳”独有模式引发四大争议

时间:2013年09月16日来源:每经网作者:

自2012年IPO被证监会不予核准后,日前,海澜之家欲重新走向资本市场。前后间隔时间之短,让业内人士感到意外。

  9月16日,海澜之家借壳交易方案将提交至凯诺科技股东大会审议。如果股东大会能通过,后续还需提交商务部审批、证监会审核。

  与此同时,记者获悉,由于海澜之家独有模式带来的一系列“违背”行业常规的争议一直没有间断过,而这种争议可以追溯至2012年——其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争议之一逆市高增长VS低跌价准备公司称,性价比提高,同店销售上涨,门店数量扩张助推业绩

  无论是在投资者还是行业专家看来,海澜之家的业绩都可以用“靓丽”来形容,但对这个业绩,他们充满了疑问。这种疑问来自于与同行的比较。海澜之家业绩“反常”

  记者注意到,已经发布中期业绩的几家A股上市的男装品牌,在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方面均有所下滑:七匹狼服装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61%;九牧王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9%,净利润同比下降14.03%。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澜之家的业绩同去年相比仍有较大提高。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以及2013年上半年,海澜之家的净利润分别为6.91亿元、8.54亿元、6.72亿元。而截至今年6月末,其营业收入为35.18亿元,净利润为6.72亿元。在今年上半年服装行业整体陷入低迷的情况下,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是去年全年的近80%。

  对于未来业绩的预测,海澜之家更是信心十足。重组方案显示,预计2013年至2015年,海澜之家税后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12.12亿元、14.70亿元、17.07亿元。这也意味着,2013年、2014年、2015年,海澜之家净利润同比增幅将分别不低于43.43%、21.29%、16.12%。

  对于这种“反常”,海澜之家对记者解释有两点:因在性价比上不断提高,同店销售一直处在上涨中;门店数量的扩张又再次助推了业绩。

  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两个原因并没有说服力。一位长期从事服装研究的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从单店收入增长率来看,海澜之家今年上半年达到了28.23%,在经济下行、全行业去库存、增长停滞的情况下,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产品均价提升。

  但海澜之家对此表示,为了追求高性价比,今年上半年产品均价都有所下调,而且下半年还会继续下调。根据《凯诺科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草案)(以下简称重组草案)显示,其中西服均价由去年的361.13元下调至今年的332.18元,T恤由140.4元下调至91.37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观察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它(海澜之家)的财报,没有办法分析出业绩高增长的原因。”极低的存货跌价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业绩的“高增长”,海澜之家的库存与日俱增,但存货跌价准备(由于存货的可变现价值低于原成本,而对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种稳健处理。)却一直低于同行业标准很多。

  那么,为何海澜之家的存货跌价准备这么低?

  按海澜之家的经营模式,公司仅保留少量生产业务,主要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附滞销商品可退货条款的采购合同采购产品,公司以委托代销的方式而非买断方式由门店(不含直营店)销售产品。从财报中看,公司存货中有两大块:库存商品和受托代销商品。按其经营模式,在库存商品里面,也只有一部分是自已买断的,其余是卖不掉可以退给供应商的。

  而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财税专家马靖昊此前指出,如果存在销售收入与营业利润大幅上升,同时存货大幅上升、存货周转率下降的现象,则存在虚构销售或少结转成本的可能,海澜之家存货周转期长,产品减值的可能性非常大,一般需要提取较大的跌价准备。在他看来,对于30多亿元的库存,“(海澜之家)800多万元的跌价准备等于是没有提,可能是为了减少成本。”

  马靖昊表示,公司如果没有达到上市公司盈利的能力,必然会在销售和成本上做文章。而为了少结算成本,减少跌价准备的提取就是其中之一。争议之二供应商赊账退货VS品牌商无风险公司称,销售压力转移给供应商,能使其提升产品品质,从而降低产品滞销风险。

  根据海澜之家的重组方案,记者发现,其经营模式与美邦服饰有相似之处:即将生产环节和部分销售渠道大部分或者完全外包,自己经营的重点放在品牌运营、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环节上。两者显著的区别则是,海澜之家的库存是可以退给供应商的。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