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安踏CEO丁世忠:演绎体育市场保卫战

时间:2014年01月14日来源:中国品牌童装网作者:

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从2011年开始进入调整期,各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关店”和“高库存”现象,丁世忠的突围与淡定或为行业冲破寒冬,带来可借鉴的希望。

  此外,安踏公布的2014Q1订货会数据还实现自2012Q3以来首次的正增长。

  丁世忠将安踏的超预期表现归功于“以零售为导向的转型”战略,他表示:“安踏已经找到复苏的方法,以零售为导向的转型战略已初见成效。”

  彼时,丁世忠向媒体介绍说,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库存管理、扩展降解渠道、优化库存管理、细化品类管理等方法,安踏在今年上半年终于把全国库销比恢复至相对良性水平。“现在库存已清得差不多,库销比也恢复到较健康水平。”

  2008年北京奥运会掀起一股体育热潮,体育用品公司经历“闭着眼”都能赚钱的好光景,可是行业快速扩张最终带来了高库存后遗症,在过去两年中,整个行业都在埋头清库存。

  丁世忠认为,即使北京奥运会期间,行业最顶峰的时候,行业的整体规模仍较现在要小,由于行业规模不断变大,要恢复过去快速高增长比较难,加上现在市场相对成熟,未来行业不能像过去以开店拉动增长,而是靠同店销售的增长。

  2012年安踏的营业额一举超过李宁,成为内地品牌“一哥”,安踏作为行业首家公布上半业绩的企业,率先让市场看到复苏曙光。丁世忠认为,安踏之所以做得更好,是因为存货没有劲敌严重。

  2013年,安踏收购意大利知名品牌FILA引人关注。“今后有合适的品牌我们还会买。”丁世忠就此表示,这是未来闽商必须要走的一条路——走出去。

  丁世忠说,国内的许多企业,差不多走了20年的历程,第一个十年基本上做生产制造,第二个十年基本在做品牌,第三个十年在做什么?他认为是资本杠杆。

  “自己的品牌走出去行不行?行,但速度慢。”丁世忠说,品牌是一种文化符号。“我们是一个上市公司,我们的定位是一个多品牌的管理公司,我们认为要收购兼并,可能是未来走出去一个最快的方式。”

  “利用资本杠杆走出去,我觉得更有信心。”丁世忠说。

  好胜之心

  创业20多年来,丁世忠带领安踏成功由家庭制鞋作坊跃升为国内领先的体育用品公司。

  1999年,丁世忠力排众议拿出全年利润的80%签约孔令辉并率先在央视打广告,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品牌时代。

  2007年,安踏成功登陆香港主板,融资31.68亿港元,创下同行业在资本市场市盈率及募集金额双第一的佳绩。

  2011年,安踏销售额近百亿,运动鞋综合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第一,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头羊。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安踏龙服成为中国荣耀和体育精神的象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2012年,安踏体育公布的财报显示,2012年公司营收76.23亿,净利润13.59亿,同比下滑21.5%,这是安踏自07年上市以来业绩的首次下滑。

  这次全行业的危机,丁世忠归结为产业的过剩,让丁世忠开始思考什么是“自己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核心竞争力。

  这时的丁世忠,也渐渐发现自己的企业正在陷入“大企业病”,他发现一些很简单的事情,原本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现在三个部门还不能完成。

  不过,这一次丁世忠再度化解了发展危机,并以商业模式的变化,令市场推崇。

  “我从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好胜,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比别人更好的好胜心。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目的。”丁世忠说。

  丁世忠给自己创建的品牌贴上的标签正是:“永不止步”。

  “信心好像就是我一直这样的一种性格。”丁世忠喜欢折腾,并且经常自我检讨。但他却从不检讨自己的缺点,因为他觉得每个人都有缺点,过度思考这个没有必要,倒不如检讨自己做错了什么。

标签:安踏 体育品牌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