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有助于优衣库降低成本的原因是,优衣库会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化进行原材料采购。由于优衣库会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厂商直接进行交涉,大规模采购,大规模生产,于是优衣库得以用较低的价格采购到高品质的原材料。
优衣库1号店1984年在广岛郊区正式开业,同年柳井正成为优衣库社长,时至今日,30年时间过去了,虽然现在优衣库服饰的定位是“无论何时、何地、谁都能穿的,有流行要素、高品质的基本款。”,对外宣传讲得更多的是“以较低的价格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并且也试图通过在繁华都市繁华地段开设旗舰店等方式试图提升品牌形象,但“低成本经营”仍然是优衣库追逐的目标,多年磨练,优衣库在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成本控制能力已成为优衣库的一大竞争优势。优衣库的供应链管理以成本为中心,重视压缩各个环节的成本,保持利润。相反,如果以销售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则会将销售摆放在第一位,即为了销售额的增长,不计成本。以销售为中心的模式一般是可以更快的扩大规模,占有市场。而以成本为中心的模式好处则在于,可以加速工业化进程和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的竞争力。
由于优衣库采用与代工厂合作的模式进行生产而非完全自主生产,怎么管理好代工厂,保障产品品质,是优衣库曾经很头疼的问题。为了解决质量问题,优衣库做了很多努力,其一是所谓的“匠文化“,即对代工厂进行技术指导以保障品质。对于多达几百万件、几千万件规模的生产,如何保证统一的优良品质?工厂的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优衣库将日本纤维产业中拥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团队派遣到各地的代工厂,进行技术指导;同时,生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每周会会到工厂检查商品的质量、管理生产进度。其二是与代工厂签订长期合作合同。
一般来讲,与代工厂签订短期合同,好处在于企业切换合作伙伴的灵活性较高,便于生产调节。而优衣库与中国生产厂商一般会签订长期、战略性的合作,这样一来合作厂家和优衣库便成了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种长期捆绑式的紧密合作模式下,优衣库进行大量生产时,产品的品质也得到较好的保障。当然,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会比较困难,作为品牌商,要保障产品品质的稳定,需要与代工厂进行大量磨合;而且如同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指出的那样,跨国企业对转移到其他国家建立生产链的高费用感到畏惧。所以,即便随着中国物价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升值,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丧失,但是优衣库依然打算在中国生产三分之二左右商品。
现在,“性价比”已然成为优衣库为外界津津乐道的优势,而换句话来讲,其实优衣库在追求“品质”与“价格”之间的平衡。
当然,优衣库为了打造它的竞争力做的还不仅仅是上述这些。比如,优衣库重视顾客声音,依据顾客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改良。优衣库的客户中心每年收到的顾客意见、反馈大约7万个。以保暖内衣为例,优衣库根据顾客的反馈,如“希望触感更柔软一点”、“希望在发热、保温功能之外,增加防止皮肤干燥的功能”、“希望有更多颜色选择”等等,优衣库根据这些来自消费者的建议不断进行产品改良和开发,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逐渐提升产品品质。如开发功能性面料,开发可以收纳到口袋中便于携带的轻型羽绒服等等。
以中国为核心进行国际化拓展
根据2013年8月年度财报公布的数据(2012年9月~2013年8月数据),优衣库销售额前十的店铺中7家是海外店铺,同时海外店铺数占到了优衣库店铺总数的三分之一,贡献了整体销售额的27%,营业利润的16%,成为优衣库新的成长引擎。其中,亚洲、环太平洋地区销售额增长潜力较好。优衣库极其重视在这些地区开店拓展市场,特别是中华圈(中国、香港、台湾)年开店100家左右,急速成长,该区域的销售额达到1250亿日元,营业利润135亿日元。优衣库的海外店铺也主要分布在亚洲,其中,中国225家,韩国105家,中国台湾37家,中国香港18家,优衣库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开店的数目则均未超过10家。可见亚洲、尤其是中国是优衣库进行国际化拓展的核心。
优衣库选择亚洲作为全球化拓展的核心的一个原因是亚洲圈地缘上近,文化也近似的缘故,从经营的角度来理解,优衣库看重的是经济、消费能力上升带来的市场潜力,这个区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中产阶层人口急速扩大,购买力迟早爆发。
以中国为例,根据中国社科院2010公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中产阶层已经占据人口的23%左右,并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2012年社科院蓝皮书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将占人口的40%。中国的中产阶层群体正在逐渐扩张。中产这个群体,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麦肯锡认为,在中国按购买力计算,年收入在13,500至53,900美元(8万到33万元)的人群可被视为中产阶层。中产这个群体已经脱离了为“生存”而奔走的状态,但还没有达到“富人”随心所欲的消费水平,他们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会为基本生活必需品以外的需求买单,这个群体可以说是最看重“性价比“的一群人。目前优衣库中国也正是把中产阶层定位为自己的目标消费人群。
中国中产阶级的扩张在网购消费人群数据中也有清晰的体现,根据CNNIC数据,网购用户的收入结构向中高端发展,2012年月收入在 5000 元以上的有 25.4%,8000元以上的有12.9%。而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我国网购用户规模达到2.42亿,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购用户规模达到 2.71 亿人。可见,在网购群体中也活跃着大量的中产阶层。优衣库中国线下店铺急速扩张的同时,其电商的表现同样也很抢眼,2013年双十一,支付宝成交额单店排名,优衣库位列第六,成交额1.2亿元。
线上店对于优衣库的意义并不仅仅在成交额上面,通过线上店铺,很多优衣库没有开线下实体店的城市的消费者也能够购买到优衣库的产品,并且这样的消费者占比还颇高,与消费者的提前接触,为优衣库后续在这些城市开线下实体店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前文所述,优衣库将亚洲尤其是中国作为其国际化拓展的重心。而亚洲之后,优衣库眼里第二序位的市场是美国,2014年,计划以郊外店为中心开设15家店铺,并希望在几年内拓展到100家。这与其在中华圈(中国、香港、台湾)年开店100家左右的拓展速度相去甚远,优衣库在其他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拓展速度则更为缓慢,可见优衣库目前并不急于开拓这些市场。如果说亚洲是承载优衣库销量目标的市场,那么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店的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则是为了提升优衣库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