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在2003年已存在3000多家仿冒鞋厂家,而多年来随着行业发展逐渐被整合或消解。近些年,生存维艰,他们愈益取得一种共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透露工厂具体地址。
本报记者查阅到,从今年起,仿冒厂家被查抄、老板入刑的消息在当地媒体频现。涉案人员几乎涵盖整条产业链,鞋材商、制鞋厂、批发代理、电商人员纷纷被行政拘留。
“不仅交几百万钱保释,还得在里面认识人,很麻烦。”翁智勇说,没有任何厂家会敢带外人进厂参观,即使是大客户。他隐晦地描述道,厂址在城厢区郊县的华林工业园区,两条生产线,50个工人。订单忙时一天能做2000双,虽然在安福每天仅能消化两百双左右,但大多订单来自东南亚的专卖店。
据莆田市政府网站资料,华林工业园园区已整合现有企业46家,年产值达6.5亿元,是集鞋革、食品、电子为主的混合型工业园区。而翁智勇称,这家并不挂牌的工厂在园区内是被默许的,“还有的看似是正规鞋厂,但另外开个车间做仿冒也是很多的。”
翁智勇所在的工厂不是没有想过转型,3年前,他们曾仿过一双从晋江某鞋厂拿来的“摇摇鞋”,自打品牌,而第一季度在淘宝首页打广告便花了200万元。
“这还算少的,自主品牌必须先直销再分销,没广告打不起来。”高昂的广告费让这家并不脱胎于自主创新的厂家很快重操旧业。
转型之难
据2010年数据,莆田制鞋年产将近500亿元,其中出口近20亿美元,从业人员超过20多万人。由于为世界运动名牌代工,这座城市被授予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中国鞋业信息中心等称号。
而疏于自创、赖于仿冒始终是莆田的鞋城招牌上受国内外诟病的污点。与福建另一鞋城晋江相比,莆田起步较早,但先天不足。在上世纪90年代,当晋江鞋企投巨资“造牌”之际,莆田鞋企却还在代工和仿冒的“温水”里煮着青蛙。
如今晋江鞋业在国内10大运动品牌中占据8席,拥有12家上市公司和26家上市后备企业,而莆田仍积重难返地游移在冒牌与造牌之间,始终被历史的包袱掣肘。正如当地一位企业家所言,现在做广告投入1个亿,不一定抵得上过去的1000万元。
由于安福小区发达的电子商务,当地政府顺水推舟,建立了安福网销品牌示范区,引导电商走上正路。从2011开始,城厢区政府分3年每年设定300万元专项资金,对经认定的安福企业,开出租金补助和缴税奖励。
“当时市委领导来看,认为安福隐藏有一批潜在的电子商务操盘手,若好好利用,就是一支强大的专业性力量。”城厢区经贸局三产办主任林丽珍说。
安福的网军在全国来说都数一数二,全国首家淘宝培训学校便在莆田诞生,至今独一无二。如今的安福,多了一项新的业务:淘宝刷单,实质就是通过一种新开发的后台操控系统,为店家虚做销量,从而影响淘宝排行榜,将某些店家推至搜索页的前沿,以引起买家注意。
各种名片和广告如雪片般覆盖安福的夜,做刷单生意的青年林俊熙告诉本报记者,“想刷多少就刷多少,你要第几名跟我们说一下就好。”
开在安福小区附近的“淘宝培训学校”,在一栋居民楼里租下两套房子,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商家慕名而来,“学校”提供宿舍,宛若淘宝界的新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