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在凡客未能全年盈利的2012年,作为平台、抽佣金、无库存的V+业务却是盈利的。跟李宁的闪购合作,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始的。4月初,凡客第一次为李宁做特卖,原本计划卖2天,但李宁的所有货品在18小时内销售一空。凡客对外的公开新闻稿里,把这定义为一次“销售神话”。4月22日,凡客又做了第二次李宁特卖。沈威风说,根据凡客掌握的数据,李宁也拉动了凡客自身产品的销售。
沈威风解释说,凡客2013年年初引入第三方,是因为认识到自己能力的短板,例如凡客帆布鞋虽然卖得好,但运动鞋就不太行,文胸更是向来卖不太动,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打算把自己没有和不擅长的品类开放给第三方,比如安踏、李宁。
不过,从事情的实际发展来看,凡客显然并不仅仅是补短板。
在今年的三四月间,陈年公开称,要将凡客这一平台开放给更多的传统品牌,而且称佣金扣点应该降到5%以下。到了今年5月,陈年公开称,凡客2013年的战略重点是:开放与合作。事实上,与凡客自有产品有强烈竞争关系的产品也被引入了凡客。沈威风说,当安踏的老总问陈年,除了运动鞋外,让不让安踏的帆布鞋也进凡客时,陈年的回答是,可以。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凡客站内的大量资源都分给了第三方品牌。其挂满其他品牌Logo的品牌特卖部分,占据了凡客首页第一屏约1/3的面积。当时,以“长裙”为关键词搜索,呈现的84件商品中,凡客自有品牌的只有22件,其他全是如浪漫一身、ELLE女装、韩都衣舍这样的第三方品牌。“当时的确有外界评论,说我们像小天猫,”沈威风说,“第三方对资源的需求量太大了。”
做小天猫似乎也一度成为凡客的打算。当时,凡客副总裁许晓辉曾说,凡客会继续扩大第三方品牌的引进,成为一个可以与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竞争的新平台。凡客“自有品牌+零售渠道”两条腿走路的模式近来愈发清晰,而渠道形式会有更多探索,或可看做是“线上版百丽”。百丽有近一半收入来自代理销售。
第三方产品跟凡客的自有产品形成了激烈竞争。让陈年惊讶的是,由于淘品牌很熟悉怎么利用站内资源,很快就在凡客的搜索结果中排到了前面,挤掉了凡客自己的产品。但陈年在内部说,有这种刺激是好事,大家要学习淘品牌,增加“狼性”。此外,今年年中,凡客还让各个事业部自己也去找第三方合作。
陈年说,“先打乱战”。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无论在使用习惯,还是品牌认知上,这些都是巨变。“的确会有用户反馈说,会比较难找到凡客的产品。”沈威风承认。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凡客重开了原已关闭的美妆频道,原本并非重点的家居频道的品类也有增加,其中的子品类包括汽车用品、小家电、数码办公。虽然这些产品多来自第三方,凡客没有库存压力,但对凡客作为一个服饰品牌的形象显然有混淆作用。
好在“乱战”阶段如今已经基本结束。凡客首页之后又做了改版,自有品牌回归,最热门、原本是品牌特卖的位置已经换成品类导航,凡客首页上的第三方品牌入口,首屏上只有最右侧的几个文字链。如今点开凡客的各个子频道,基本上都是凡客自己的产品,少有第三方的产品。除了几个凡客的确没什么号召力的品类,比如户外产品、内衣,凡客才在品类导航里,为海泰客这种低价专业户外品牌做了专门的链接。但凡客也没打算放弃从第三方上赚钱,它目前还有数千个合作第三方。沈威风称,凡客希望自有产品和第三方产品是7比3的比例。而据凡客内部的消息称,之前分散在V+、闪购团队、各事业部的第三方合作项目,如今要整合起来。
现在,陈年的新榜样是小米。他如今最常说的是,怎么做爆款,比如,凡客现在力推针织裤、衬衫这种基础单品。这有点像回归学习优衣库,而陈年去年年底一度大力提倡的、做互联网上的Zara的雄心,现在看起来是消停了。今年1月,凡客上线了时尚女装频道,希望靠学习Zara多单少量的做法,做一条毛利高的业务线。但如今凡客的时尚女装,销量依然不高,在各条业务线中排名靠后。
沈威风说,凡客发现“我们的反应速度还是没有淘宝快。”接下来,凡客打算跟其他品牌合作,或者靠自己的供应商资源,来帮设计师、明星做他们的产品线。换句话,凡客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