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由于二三线城市需求的多元化,H&M也应当在款式、版型等方面做足工夫,而不是简单地复制一线城市的店面。
此外,中国消费者具有品牌意识的时间并不长,且在选择方面也有差异。“国外消费这种快时尚品牌像是买面包一样,可能今年夏天穿了明年就不要了,但在中国,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可能今年穿了明年还会继续穿,这些都是根本性的差异,”程伟雄说。
在程看来,虽然部分二三线城市的优惠政策使得国际品牌占得渠道和成本先机,但要真正做好,还要看品牌能不能最终符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即使进入成本低,如果在开店之后不能带来好的收入和人气,不但整体的经营成本会上升,利润下滑,“而且作为商场或者购物中心,也不会为了面子而继续给其优惠的条件”。这方面早有先例。
据公开媒体报道,进入杭州的第一家快时尚品牌Mango撤出了庆春银泰,庆春银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Mango撤柜的原因是业绩不佳,我们把二楼最好的位置给它,但似乎并没有很好的业绩体现”。据悉,Mango专柜近两年的销售业绩一直以20%至30%的幅度下滑。对H&M来说,更多的挑战还来自于竞争对手。
优衣库,日本服装快时尚品牌,在2011年后开始主攻中国。目前,优衣库海外共359家分店,其中182家、超过半数的店铺都开在中国,其中国店铺占比已达全球总店数的15%。
优衣库近年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主攻当地对流行趋势需求不大、重视服装实用性的大众市场。且加开生产线,专为中国服务,实现中国现地生产、现地销售。相比之下,H&M6成生产线在亚洲,但多以工资低廉的孟加拉、柬埔寨等国家为主。
杜岩宏表示,与H&M一样,其他国际快时尚品牌以及本土品牌也都在加快扩张布局,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将给H&M带来压力。在扩张中,需要更加注意对消费者需求改变的把握。
同时,“新开门店一般都有一个培育期,这会加大资金的支出,拉低整体的业绩”,他指出,高速的扩张与开店更应该注意的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能否承载以及往后的市场竞争状况,即要注意适用性和前瞻性。
“二三线市场很大,如果不尊重市场需求且不断扩张下去,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进一步深入不一定会像表面那样繁荣,而很可能是危险的开始”,程伟雄认为,“国际品牌想在中国1-4线通吃,是需要花费很大力气的,如果没弄清楚就盲目扩张,很可能陷入泥潭,无法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