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通过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同时,建设联合征信体系,以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为抓手,根据中小微企业特殊的运营模式和物流业、科技业和农业具体的产业链特点,完善现有信贷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方式。”
惠州市金融工作局
“鼓励民间资本成立基金,对优良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并探索建立惠州市民营企业股权交易所,为直接投资企业的资本提供退出的途径。”
惠州市工商业联合会
“当前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缺乏创新,不是不愿意投钱,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银行的贷款包括专项资金补充,会给企业创新带来一个很大的突破。”
惠州学院经管系教授林宽
“广大中小微企业不仅要有政策性减税,政府相关部门还应采取多种举措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比如为微型企业提供资本金补助、担保贷款等。”
惠州学院经管系教授王兴邦
记者手记
迈槛,企业需要更强音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融资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中小微企业利润受到了严重挤压,坊间甚至传言,在惠州这样的珠三角二线城市也出现了“倒闭潮”。走访中,记者发现“倒闭潮”并没有出现,但必须承认的是,中小微企业在过去的日子有些难过,在“难过”之下,企业主将矛头指向了“钱荒”。
因受制于群体特征,银行对于他们一直显得颇为谨慎,常常基于风险考虑而设置了重重门槛,而如何迈过门槛纳入银行可控范围,不仅是各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头疼事”。
可以说,国家到地方层面出台的扶持政策很多,大小银行也纷纷响应,但在面对大客户时,银行的定价权往往受到限制,而在小微企业面前,谈判的主动权则捏在银行手中,不仅利率要上浮,还要利用各种名目抬高放贷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