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呆板的日本传统小生意人不同,老柳井是个不愿意安于现状的人,老柳井认为单靠订做和贩卖自制的高级西服,基本处于三天不开张,开张吃三天的不稳定状态,要面对养家糊口的巨大压力,并不能达到其预期的财富积累目标。老柳井开始尝试走以销量扩大生意的路子,弃作坊模式迈向售卖成品之路,开设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小郡商事。老柳井的选择在之后的实践中被证明是对的,为柳井家族划定其后的发展思路。
老柳井的不安分思维一直在主导其商业人生,为摸索更快的赚钱模式,西服生意渐入正轨的时候,老柳井又踏足建筑业,开起了建筑公司,在战后日本经济爬坡大兴土木的年代,老柳井的建筑公司生意竟然远远好于其西服店,以至于老柳井感叹自己没有早点摆脱传统思维转行。
柳井正年轻时到东京求学,大学毕业后到日本著名的百货业巨头吉之岛(JUSCO)工作过,终归还是在一年后回到家族企业准备子承父业。不安于现状的基因在柳井正身上得以传承,柳井正尝试用从大企业体验到的商业流程改造小郡商事,改革导致不适应的老员工纷纷离开,最极端的时候包括老板柳井正自己仅有两人坚守。
1984年老柳井患病倒下,同年柳井正注册了UNIQLE。数年后优衣库在东京证交所成功上市,柳井正的事业开始起飞。
恰逢日本“失去的十年”到来,优衣库(UNIQLO)在独特的环境中开始其独特的成长之路。
日本的服装消费经历了从奢侈风到简约风的转变,在“失去的十年”再到长期低迷的经济,有限的收入和不变的时尚追求,需要一种中间商品来平衡这种消费矛盾,柳井正和优衣库也许歪打正着地站到了日本服装消费的时代潮头。
独秀之谜
正如西班牙的ZARA(Inditex)的红火与西班牙黯淡的经济成为鲜明对照一样,优衣库的强势成长也与日本经济的长期萎靡相背离。优衣库的红火,应该放在日本经济近30年来的大背景中观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经济在全球可谓如日中天,出口贸易带来的巨大顺差令日本人的财富剧增,日本持有世界上最多的债权,日本人全球到处收购不动产,收购对象包括美国纽约的多幢摩天大楼甚至好莱坞。
相对日本经济的狂热表现,美国则已经债台高筑,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入不敷出。
美国祭出杀手锏:干预美元汇价。1985年9月,西方发达世界的核心国家美、德、法、英、日五国财长、央行行长举行会议,达成关于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会议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进行,因之称为“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具有里程碑地位,全球经济贸易格局重新洗牌,在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大幅贬值的过程中,受打击最惨重的莫过于日本。三年后的1990年,进入日本投机的外资大举撤离,日本股市股票价格平均下跌55%,1993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主要银行的坏账达110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与房地产有关,1993年日本房价平均下跌55%。一般认为从1991年到2000年,日本进入所谓“失去的十年”低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