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后,凡客又宣布以现金换股形式全资收购垂直电商品牌初刻,创始人许晓辉也重新回到凡客。
但是,陈年实际上并没有下定决心,对于凡客未来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他当时只是说:“走走看。”此时他或许已经意识到,经过这一轮大跃进到大溃败,凡客品牌已经大大受损。
大举扩张时,凡客已经顾不上“人民的时尚”以及设计理念。“2011年我们认为自己会迅速变成一个制造企业,什么都由我们下单,什么都由我们设计,什么品类都可以做,只要贴上LOGO就能卖。”陈年反思这一年时,曾对媒体说,2010年之前凡客曾有三次短暂盈利,但他放弃继续盈利,而是让凡客跑得更快。
这实际上已经让凡客的身份从品牌商转为批发商,与其他平台型电商的区别只是将采购来的产品贴上VANCL商标而已。
当然,陈年仍然坚称凡客不会放弃VANCL品牌,而是从过去单一品牌电商,转变为线上“百丽”。
香港上市公司百丽国际旗下既拥有Belle、Tata等十几个女鞋自有品牌,同时也是一家代理商,代理耐克、阿迪达斯等多个国际品牌。同时,百丽还是一家渠道商,拥有上万间连锁零售店。
“百丽模式”是一种混合式的商业模式,表面上看,可以解决做平台还是做品牌的争议。实际上,凡客远比百丽更为复杂,凡客旗下原本就拥有多品牌平台V+,现在已经变成了包括服装、家居、食品、3C、家电等品类在内的网上百货商城。
凡客仍然在平台与品牌间犹豫,没有做出选择。
营销至死
品牌和平台都不是凡客的核心优势,这家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最擅长的是做营销。6月初,一家跨国营销公司为凡客诚品讲解如何做互联网营销。许晓辉说,在场的同事越听越无聊,“他们所讲的凡客全做过了。”
长期以来,这家公司在营销上倾注了太多资源。这也许与陈年本人的经历和兴趣有关,刚刚离职的凡客诚品副总裁王春焕对他的评价是:“市场敏感度奇好,而且这还是天生的。”
凡客刚开业时,陈年曾花了20万在《读者》上打了一期广告。但很快,这位熟悉互联网的创始人就意识到网络的力量。早在2008年1月,陈年摒弃了PPG惯用的电视和平面媒体路径,开始尝试在互联网上投放点击广告。一个月后,凡客来自网络的订单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