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和2010年森马门店数量分别为5159家和6683家,比前一年分别增加1099家和1524家。而2011年和2012年两年,森马门店一共才增加1045家。
另一方面,虽然森马的总资产大幅度增长,但其运营效率却在大幅下降。2008年森马的总资产仅为10.73亿元,到2012年已经膨胀到92.71亿元,四年间增长了7.64倍。而美邦服饰2008年末总资产为45.77亿元,2012年末为70.06亿元,四年间仅增长53.07%。
而在总资产周转率上,原先遥遥领先的森马却被美邦甩在身后。2008年至2012年,森马的总资产周转率从4.11次急速下滑至0.77次,同期美邦的从1.39次微跌至1.20次。
森马上市后业绩下滑为什么这么大?森马服饰董秘郑洪伟以“敏感期”为由拒绝了理财周报记者的采访。
上海一名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森马的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服装行业受国外品牌的冲击,以及行业趋势的下行。第二个是终端消费的需求下降。另外,森马主要靠加盟这种模式发展,加盟商对市场本身比较敏感,在市场背景不好的情况下加盟模式的缺陷就凸显了。”
“森马目前的发展遇到了三大瓶颈:品类瓶颈、市场瓶颈和管理瓶颈。”鞋服行业独立评论员马岗说。
马岗说,森马是一个休闲服装和童装的品牌公司,它在这些品类上的市场地位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反过来说,其他品类是不行的,它需要突破品类瓶颈,弥补品类瓶颈的短板。森马的第二个短板是市场瓶颈。“它在中国市场做了这么多年,店铺数量、客户群体很难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增长,受品类本身限制,它很难有更多的增量。”
第三个短板是管理瓶颈。“从森马的成长史我们知道,森马的成功是通过营销,然后招商,请一个或几个明星,或者赞助比赛的方式来让这个品牌每一个人都知道,再将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和商品一起卖给代理商,然后代理商把专卖店开到全国各地,品牌的第一期发展就是这么过来的。”
“很明显,在十年前这种玩法还是很先进的,但是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很土的玩法。它通过现有的模式,很难做到增长,那怎么办?还是要做管理的突破,管理创新其实很多品牌都在提这个东西,由批发到零售的突破。”马岗表示。
而在UTA时尚管理集团总裁杨大筠看来,中国服装企业的基本特点,第一个就是成长周期太短,第二个就是它们的成功都是基于当时的市场需大于供,还有当时市场的机会大于能力,很多企业早年都是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所以在面对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它们的实际竞争力是比较弱的,比如说研发能力、运作、物流、供应链、信息反馈,再到零售端,还有品牌的提升、把控能力,综合实力相对来说都会比较弱。
杨大筠认为,森马品牌本身的成长空间已经不大了。“无论在上面投资多少,开店的数量增长多少,市场复苏增长多少,我觉得快速增长的时代过去了,这个品牌的慢增长是必然的,你想从上面看到多大的亮点很困难。”
不过,他认为森马的童装品牌巴拉巴拉,未来成长空间还很大。
“森马和美邦最大的差别就是森马旗下有一个巴拉巴拉,因为所有人都看好中国未来的儿童市场,所以说巴拉巴拉目前为止是中国最大的儿童市场,相对于派克兰帝、安奈儿、小猪班纳,森马的规模比它们三家加起来都要大很多。”杨大筠表示,“我认为,森马的两个元素混在一起,是比美邦更有增长亮点的。所以我觉得森马应该把投资的重点和实力放在儿童市场,最后在儿童用品市场以及儿童的其他领域把它的优势进一步加强。”